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问渊明菊

标题包含
问渊明菊
世以渊明名尔菊,却来紫陌换青铜。 东篱采采知何处,岂不包羞负此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杜范"这个人物的具体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世人因陶渊明而熟知菊花之名,却不知在繁华的都市中交换价值。想要知道那盛开的菊花在何处,难道不是因为太害羞而感到羞愧吗?
去完善
释义
"紫陌": 这里指代的是城市中的道路,与陶渊明所处的田园风光相对照。 "青铜": 古代钱币的别称,这里指代金钱。 "东篱": 出自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是陶渊明常用的意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首句“世以渊明名尔菊”,点明了陶渊明与菊花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暗示了世人对陶渊明的敬仰。接下来的“却来紫陌换青铜”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冷漠,反映出人们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诗人接着发出了疑问:“东篱采采知何处?”,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崇敬和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一句“岂不包羞负此翁”,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感慨,暗含了对陶渊明的哀悼以及对世俗的愤怒。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传达出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问渊明菊》是南宋诗人杜范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40年左右。在那个时代,南宋国势日渐衰弱,外患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时期,杜范的个人命运也颇有些波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科举及第。后来,他在地方任职,以清廉能干著称。然而,由于朝政腐败,他屡遭排挤,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杜范对陶渊明的菊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隐逸诗人,他以菊花自喻,表达出自己清高脱俗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杜范通过询问渊明菊,表达了对陶渊明品格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