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花
接夏连春秀可夸,东山云月满谁家。
浪埋纤刺翻晴锦,绡缀柔条熨暮霞。
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
多年不拆黄封酒,莫向樽前说梦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夏天交替之际,景色美不胜收,那东山之上的白云和月色洒满了谁家的院落。
海浪拍打沙滩,掀起波澜,如同晴天里的锦绣,那些纤细的沙滩刺涌动着春天的气息;海边的丝织品就像柔软的花枝,沐浴在傍晚的晚霞之中。
海边有一个瓶子仍然装满了海水,凉亭的前面没有洞穴可以藏起花朵。
很多年来一直没有打开那黄色的封条的酒,请不要在酒杯之前谈论梦想和繁华。
去完善
释义
1. 东山:这里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面的“孤山”,是南宋皇家园林所在地,也是著名文人雅集的场所。这里借指孤山一带的美景。
2. 海外:这里并非指地理意义上的国外,而是指远离人间烟火的地方。古代诗人常常使用这种说法来象征避世隐居的意境。
3. 瓶:这里指的是蔷薇花瓶,用以插花供观赏。
4. 黄封酒:黄封是一种古老的酒标签,常见于唐宋时期。这里的黄封酒代指美酒。
5. 梦华:出自《诗经·邶风·北风》中的“懿厥哲妇,为枭为鸱。”,这里引申为繁华盛世的回忆。
去完善
赏析
董嗣杲的《蔷薇花》是一首描绘蔷薇花的美丽与特点的诗歌。首联“接夏连春秀可夸,东山云月满谁家”,描述了蔷薇花在春夏两季的艳丽和繁茂景象,仿佛在东山之上,有谁家满园皆是云月般的蔷薇花。颔联“浪埋纤刺翻晴锦,绡缀柔条熨暮霞”,进一步展现了蔷薇花的形态美,如波浪般起伏的花瓣掩映着尖锐的细刺,犹如晴锦一般华丽;而那如同纱绡般的枝条则如同暮霞一般柔美。颈联“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用“海外有瓶”的典故比喻蔷薇花对外界的吸引力和魅力,即使没有洞穴作为庇护,也无法掩盖其光彩照人的风貌。尾联“多年不拆黄封酒,莫向樽前说梦华”,诗人以“黄封酒”这一象征富贵的意象作为象征,表达了蔷薇花年年绽放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提醒读者勿因世事无常而对美好事物产生过多感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蔷薇花图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蔷薇花》是南宋诗人董嗣杲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宋朝正处于金、蒙古等外族势力的侵扰之中,国家局势岌岌可危。董嗣杲作为南宋的官员,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但又无法改变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蔷薇花的美丽和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董嗣杲在南宋时期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被贬谪,甚至被免去官职。在这样的困境中,他开始关注自然界的美好事物,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他以蔷薇花为象征,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叹和对祖国命运的忧虑。
在同一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国和蒙古的侵略使得南宋的国力日渐衰弱,民生疾苦。然而,尽管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南宋朝廷仍然贪图享乐,官场腐败严重。董嗣杲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对此感到痛心疾首。他在《蔷薇花》中通过对蔷薇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种腐朽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