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副枢吴谏议寄题广化寺东轩

标题包含
和副枢吴谏议寄题广化寺东轩
净居高出四禅天,更对伊嵩辟广轩。 塔耸千花依鹫岭,舟浮一叶上龙门。 云藏古木当危槛,风递疎钟过远村。 我有草堂南涧口,一回西望一销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干净的居所高居于四禅天之上,与伊嵩开辟出宽敞的亭台。 千花的宝塔屹立在鹫岭之下,一叶小舟漂浮在龙门的江面上。 云雾笼罩的古树林环绕着险峻的栏杆,微风传递着稀疏的钟声掠过遥远的村庄。 我在南涧口拥有我的草堂,每一次向西望去都会令人黯然神伤。
去完善
释义
1. 净居:这里是广化寺的敬称,净居即清净的居所,指代佛门清静之地广化寺。 2. 四禅天:佛教术语,指通过修行达到的四种心境和平状态,这里用以形容广化寺环境的宁静与超脱。 3. 伊嵩:指伊水和嵩山,分别为河南省洛阳市和河南省郑州市的名胜古迹,此处表示广化寺地理位置的优越。 4. 鹫岭:指佛教圣地灵鹫山,这里用以描述广化寺附近的景致。 5. 舟浮一叶上龙门:借用了船过龙门的成语,比喻广化寺周边河流的清幽美景。龙门位于河南洛阳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6. 南涧口:具体地址不详,可能是广化寺附近的地名或景致。 7. 一回西望一销魂:表达对广化寺美丽景色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诗。诗中作者以广化寺东轩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壮美的景象。首联描述了净居的高耸,与伊嵩相呼应,体现出广化寺的独特地位。颔联通过塔、花、鹫岭、舟、龙门等元素,展现了寺庙周边丰富的自然景观。颈联则用云、古木、风、钟声等意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尾联则是诗人抒发感慨的契机,他想到自己的草堂,面对这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象,不禁心生愁绪。整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在绘画和音乐方面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副枢吴谏议寄题广化寺东轩》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1059年,当时文彦博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已是位高权重的大臣。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文彦博正处在他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但也正是他人生中的一段转折期。此前,他在仁宗朝担任过多种职务,如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然而,在这一时期,他逐渐感受到朝廷内部的矛盾和纷争,开始对政治现实产生疑虑。这使得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精神寄托。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逐渐显现,朝政腐败,士大夫阶层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追求隐逸生活,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宁静。文彦博也不例外,他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