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丞兄闻丁卯十一月三日朝报

标题包含
次韵□丞兄闻丁卯十一月三日朝报
傥来得丧本无关,或为鸿毛加太山。 纵昔尹鼯宁有损,及今投裔枉为奸。 为私界分分明甚,狂圣途程念虑间。 初学粗知真富贵,从今克复原睎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蒲江,是南宋中叶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魏了翁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在科举考试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假如得到或失去本来就不相关联,或许是像鸿毛一样轻巧,或者是比泰山还要重。 纵令过去尹鼯的行为可能并无损害,但现在却到了远离故土的蛮荒之地,实在是不应该。 在个人领域内要明辨是非,疯狂与圣人之间的道路是值得思考的。 初学者也能粗略知道真正的富贵,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回到原点,恢复到原来的期许和面目。
去完善
释义
1. 傥来:偶然得到的意思,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的“东隅”有相似含义。 2. 得丧:指得失。 3. 本无关:根本就没联系。 4. 鸿毛加太山:用羽毛的重量加上泰山比喻事情微小的变化。 5. 纵昔尹鼯:尹鼯是鼠的一种,这里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6. 宁有损:意即没有什么损害。 7. 及今投裔:投裔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把犯人的头发剃掉并驱逐到边疆地区。这里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现在有不公的惩罚,自己也不会去勾结别人做不正当的事情。 8. 枉为奸:意思是白费心机去做不道德的事。 9. 为私界分: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区分界线。 10. 分明甚:十分清楚明白。 11. 狂圣途程:无论狂妄还是圣明的人,他们的道路都是相同的。 12. 念虑间:在思考之间。 13. 粗知:略微知道。 14. 真富贵:真正的荣华富贵。 15. 从今克原:从现在开始要努力恢复自己的初衷。 16. 睎颜:指希望和仰慕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次韵□丞兄闻丁卯十一月三日朝报》这首古诗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魏了翁写给他的哥哥魏□丞的一首和诗。这首诗以丁卯年十一月三日的朝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个人得失的看法,以及对道德信仰的追求。 首联“傥来得丧本无关,或为鸿毛加太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他认为人生中的得与失并没有本质上的关联,有时看似微小的变化(鸿毛)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太山)。这里的“太山”即泰山,象征着巨大、重要的事物。 颔联“纵昔尹鼯宁有损,及今投裔枉为奸”,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世事的看法。这里提到两个典故:一是“尹鼯”,指春秋时期楚国的贤相尹子文,他曾三次被放逐,但每次都毫无怨言地回来辅佐国家;二是“投裔”,指周朝的孔融,因言论激进而被贬谪到偏远地区。诗人认为,像尹子文那样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损害其品质,而那些像孔融一样投机取巧的人,即使是到了偏远地区也会做奸犯科。 颈联“为私界分分明甚,狂圣途程念虑间”,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坚守。他认为,人应该在心中明确划清公私的界限,无论自己是狂者还是圣人,都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 尾联“初学粗知真富贵,从今克复原睎颜”,诗人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表示自己初学时已经明白了真正的富贵是什么,从今天开始要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这个目标,以求恢复自己最初的面貌。 整首诗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品质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次韵□丞兄闻丁卯十一月三日朝报》是南宋诗人魏了翁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207年,即南宋嘉定十年。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魏了翁正处在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当时南宋朝廷面临金国入侵的威胁,皇帝为抵抗外侮,寻求强国之道,开始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然而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过程中矛盾重重,导致了朝政的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魏了翁因博学多才、为人正直而被任命为官员。然而,他在任期间目睹了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和腐朽堕落现象,深感痛心疾首。因此,在写下这首诗时,他可能是在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