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心非禅代荀文若,目识奸雄许子将。
身苟未亡终篡汉,不知何德比文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内心无法取代荀彧,眼中认清了许攸的野心。
只要肉身还在世上,终究可以篡夺汉室,不知道有什么德行可以与周文王相比。
去完善
释义
注:这首诗以曹操作主题,提及了一些人物及事件。现对诗中的几个关键词作简要注释:
1.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质上掌握了汉朝的大权。
2. 禅代:古代皇帝将皇位让给有德行的人,这里指曹操有篡夺汉朝皇位的野心。
3. 荀文若:即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后被曹操任命为尚书令,曾劝谏曹操不要称帝。
4. 目识奸雄许子将:许子将,即许劭,善于品评人物,他曾评价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5. 文王:指周文王,他礼贤下士,使周族逐渐强盛,并开创了周朝的基业。这里用周文王与曹操对比,质疑曹操有何德能相比文王。
去完善
赏析
《曹操》这首诗通过对曹操的心术、眼光和行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位历史人物的独到看法。诗中提到了荀文若和许子将两位人物,分别代表了对曹操的忠诚和支持,以及对其狡诈和野心的认识。尽管曹操在世时并未篡夺汉朝江山,但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显示出他具备这样的能力和野心。然而,诗中的最后一句“不知何德比文王”却是对曹操的讽刺,因为他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像周文王那样的美誉和尊崇。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出曹操复杂多面的性格,以及对历史评价的差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操》于石,这首古诗以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曹操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石这位千古英雄的敬仰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朝晚期,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局之中,农民起义频发,外患侵扰不断,国家岌岌可危。而曹操作为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出色的军事智慧,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因此,这首诗歌不仅是对曹操个人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英勇抗争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