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其四
向来穴纸笑痴蝇,犹觉文章是小乘。
四壁图书聊隠几,半窗风雨屡挑灯。
卑枝早厌鸣冈凤,尺水难留跨海鹏。
未试屠龙一分手,可能问舍愧陈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来嘲笑愚昧之人在纸张上钻营,却仍觉得自己的文章还不够完美。
靠在书堆旁闭上眼睛休息一下,窗外的风雨经常让我熬夜奋斗。
身处困境过早地放弃了飞翔的凤凰,小小的水域难以留住穿越海洋的大鹏。
尚未尝试掌握武艺的精髓,或许在寻找居住的地方时会感到羞愧,就像过去的陈登那样。
去完善
释义
1. "向来":从过去到现在;此指作者过去的经历。
2. "穴纸":在纸上打洞,喻为学习或读书。
3. "痴蝇":愚蠢的人,这里用来自嘲。
4. "小乘":佛教术语,大乘佛教中用来贬称小乘教派,这里借以嘲讽自己的文学成就。
5. "图书":书籍。
6. "聊":姑且,勉强。
7. "隐几":倚靠著几案休息。
8. "风雨":寓指外界困扰与挫折。
9. "屡":多次。
10. "灯":灯火,此处代指夜晚。
11. "卑枝":低处的树枝。
12. "鸣冈凤":语出宋玉《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下云者而去。”比喻高才之士。
13. "尺水":一寻之阔的水,此处喻指狭小的地方。
14. "跨海鹏":大鹏鸟,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有远大志向和才能之人。
15. "未试":未曾尝试。
16. "屠龙":源自《庄子·列御寇》的典故,描述技艺高强的朱泙漫屠龙,此处暗指尚未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17. "分手":技能,本领。
18. "可能":或许。
19. "问舍":询问房屋价钱,源自《晋书·陈敏传》的典故,意为过问世间俗事。
20. "陈登":东汉末年的将领,因其仁德、智勇而名垂青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创作的执着与独特见解。开篇“向来穴纸笑痴蝇”,以“痴蝇”自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创作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接下来的诗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看法,认为文章虽然值得珍视,但也只是小乘境界,暗示自己志存高远,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四壁图书聊隐几,半窗风雨屡挑灯”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勤奋学习的态度。尽管条件简陋,但他依然能够在书海中找寻心灵的慰藉,并在风雨之夜点亮灯火,继续钻研。
接着,“卑枝早厌鸣冈凤,尺水难留跨海鹏”两句揭示了诗人的抱负和胸怀。他以“鸣冈凤”和“跨海鹏”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庸俗之物的厌恶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他坚信自己的才华和志向无法在狭隘的环境中得到施展,渴望能够有一天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实现自己的抱负。
最后,“未试屠龙一分手,可能问舍愧陈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才能的信心。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通过努力证明自己有能力驾驭强大的力量(如“屠龙”),同时也对古人陈登的才能表示敬意,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人证明了这一点。然而,诗人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尚需实践来检验,因此他对此持谨慎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遣兴 其四》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动荡时期。金国对南宋的侵略,使得国家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
李流谦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进士及第,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的担忧,他辞去了官职,开始了自己的游历生涯。在游历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生活困苦和国家山河破碎的现状,这使他更加坚定了抗击外敌、保卫国家的决心。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的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忧虑和愤怒。他们渴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但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们感到无力。李流谦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国家充满忧虑和愤怒的知识分子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