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偶晴见日
浓阴百日漫西东,汹汹隋河夜欲洪。
但得望尧常拜手,谁能畏盾辄逃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话译文:树木繁茂的绿荫覆盖了东西方向,滔滔的河水在夜晚如同洪流般汹涌。只要能向伟大的尧帝一样有所作为,谁又会在畏惧面前选择逃避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浓阴:指浓厚的乌云,这里借指持续很久的阴雨天气。
2. 百日:表示长时间。
3. 漫漫:广泛,到处都是。
4. 西东:代指整个地区。
5. 汹汹:形容水流急速的样子。
6. 隋河:指古时的隋河,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7. 夜欲洪:形容河水在夜晚时分暴涨的情景。
8. 望尧:典出《尚书·尧典》,尧是古代的一位贤明君主,人民仰慕他的德行。“望尧”在这里比喻希望出现像尧那样的明君来治理国家。
9. 拜手:表示恭敬的动作,低头行礼。
10. 畏盾: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据说古代有一个人名叫畏盾,他能够通过祈雨的方式拯救百姓免于洪水之灾。这里的“畏盾”喻指有能力平息灾难的人。
11. 逃空:指逃避现实,躲到虚空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忧虑与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安定、和平的美好向往。首句“浓阴百日漫西东”描绘了连续阴雨的天气,笼罩着整个东方和西方。次句“汹汹隋河夜欲洪”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恶劣天气的影响,河水暴涨,声势骇人。然而,尽管面对自然灾害,诗人仍心存希望,期盼有如尧舜这样的明君出现,以指导民众度过难关。尾联“谁能畏盾辄逃空”呼应首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坚信人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勇敢面对困境,共创美好的未来。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浓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久雨偶晴见日》是宋代诗人饶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在连绵阴雨中偶尔出现阳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感慨。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饶节生活在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包括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在这段时间里,饶节的生活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不满现实而选择归隐山林,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对自然界的变幻无常有了更深的体会,从而创作出这首表达内心情感的诗篇。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加上外患不断,使得国家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选择了隐逸之路,以求避世清静。饶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归隐,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悟。此外,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期,诗歌创作非常繁荣,饶节作为其中的一员,受到了当时文人的影响和启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