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弱翁题承天寺萃景亭二首 其一
左右青林抱邃深,径随苍藓上烟岑。
陵迁渐失三湘事,春远闲伤万里心。
我爱白云亲鸟道,谁临沧海较蹄涔。
北栏曾指鸿归处,杳邈乡山不可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承天寺:寺庙名称,具体地点不详。
2. 翠景亭:承天寺内的亭子名。
3. 刘挚:宋朝诗人,字莘老。
4. 三湘:湖南的三个主要区域,湘江、资江和沅江的合称。
5. 沧海:大海。
6. 鸿:大雁。
7. 杳邈:遥远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承天寺萃景亭周边的风景。首联描述了翠绿的树林和蜿蜒的小径,营造出深邃的意境;颔联通过对比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颈联则将视角投向了天空,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则以远方的大雁为象征,传达了故乡遥不可及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王弱翁题承天寺萃景亭二首 其一》是北宋诗人刘挚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80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此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刘挚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官至尚书右仆射,位高权重。然而,他在官场上却遭遇了诸多坎坷。在他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而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
此外,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看似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这些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刘挚通过对承天寺萃景亭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