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岭
峭绝不可步,肩舆屡颠覆。
南北三十里,上下九回曲。
两畔沿古松,虬枝乱相续。
根迸石齿裂,叶密云气宿。
或一盖高张,或万蛇奔促。
或魑魅隠见,或虎豹踯躅。
纵无游子悲,遇此亦惨目。
鼠梯侧将崩,鸟迳深更蹙。
吾道岂终穷,朅来意何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悬崖陡峭无法行走,多次翻覆在肩舆上。
南北绵延三十里,曲折蜿蜒九回路。
两侧古松依傍而生,盘虬之枝纷繁连绵。
根茎穿过岩石缝隙,树叶浓密云气聚汇。
如同一顶华盖高高撑起,又如万蛇狂奔慌乱急促。
或有魑魅魍魉时隐时现,又有虎豹徘徊不定。
即使没有游子的悲伤,遭遇此情此景亦痛心疾首。
阶梯旁的小径如同老鼠般弯曲崩溃,鸟道深深更加窘迫压抑。
我的道路难道真的走到尽头?此刻前来有何期许呢?
去完善
释义
1. "峭绝不可步":形容山势陡峭险峻,难以行走。峭绝,意为陡峭得无法攀登;步,指行走。
2. "肩舆屡颠覆":肩舆,即轿子;颠覆,指翻倒。这句话描绘了山路陡峭,轿夫抬着轿子行走时不断翻倒的情景。
3. "南北三十里,上下九回曲":描述了道路的曲折和距离之长。南北三十里,表示路程从南到北长达三十里;上下九回曲,说明道路曲折往复,有九处转弯。
4. "两畔沿古松,虬枝乱相续":两畔,指的是道路两侧;沿,沿着道路;古松,古老的松树;虬枝,形容松树盘根错节的枝条;乱相续,表示松树相互连接,杂乱无章。
5. "根迸石齿裂,叶密云气宿":根迸,松树的根部从岩石中迸发出来;石齿裂,形容石头的裂缝像牙齿一样;叶密,指松树的叶子茂密;云气宿,指云雾在松树上凝聚。
6. "或一盖高张,或万蛇奔促":一盖高张,形容一棵松树高大耸立,遮天蔽日;万蛇奔促,形容众多松树争相生长,如同无数条蛇在奔跑。
7. "或魑魅隠见,或虎豹踯躅":魑魅,传说中的鬼怪;隠见,时而显现,时而隐藏;虎豹,猛虎和豹子;踯躅,形容动物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句诗描绘了山中可能出现的神秘景象。
8. "纵无游子悲,遇此亦惨目":纵无,即使没有;游子悲,离家游子的悲伤;惨目,令人不忍目睹的景象。这句诗表示,即使没有离家游子的悲伤,看到这样的景象也会感到痛心。
9. "鼠梯侧将崩,鸟迳深更蹙":鼠梯,形容陡峭的山径;侧将崩,表示山径随时可能崩塌;鸟迳,形容狭窄的山径;深更蹙,表示山径幽深曲折。
10. "吾道岂终穷,朅来意何欲":吾道,我的道路,这里指人生道路;岂终穷,怎么可能走到尽头;朅来,来时的路;意何欲,心中有何愿望。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感慨的诗作。诗人以头陀岭的险峻地势为主线,结合沿途所见,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以及细腻的描绘,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在描述头陀岭的过程中穿插了自己的情感反应,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头陀岭》是宋代诗人葛绍体的诗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头陀岭的美景,表达了其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在宋代,文人墨客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抒发内心的情感。葛绍体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最终选择辞官归隐。在他的晚年时期,他时常出游,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头陀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之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葛绍体所处的时代,宋朝正处于国势衰微的时期。一方面,对外战争屡屡失利,导致国土丧失;另一方面,内部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这些因素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对社会现状感到痛心疾首,纷纷寻求精神的慰藉。在这种情况下,葛绍体选择了寄情于山水,以排解心中的忧愤。他的这一举动,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