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转输三伏雨,探借九秋风。
沾洒莲犹碧,飘摇叶未红。
荒凉甘退缩,清润拟从容。
在野农人喜,仍年禾黍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传递盛夏的三伏雨,借用金秋的九秋风。
湿润莲花依旧碧绿,飘散落叶尚未全红。
在荒凉中甘愿退缩,清凉滋润时更显从容。
农民们在田野间欣喜,今年的庄稼丰收在望。
去完善
释义
1. 三伏:三伏天,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一般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这里的三伏雨指夏天的雨水。
2. 九秋:秋天。九,泛指多数。这里借用九秋风来表示秋天的凉意。
3. 莲:这里指的是莲花。
4. 叶:这里指的是树叶。
5. 荒凉:这里形容环境的萧条和冷清。
6. 甘退缩:乐于退守。这里形容农民在荒凉的环境中,依然可以甘心的生活。
7. 清润:清新的湿润感觉。
8. 在野农人:指生活在乡下的农民。
9. 年:每年。
10. 禾黍:禾苗和高粱。这里泛指庄稼。
去完善
赏析
《夏雨》是宋代诗人韩淲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雨景的七言绝句。诗中,韩淲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夏雨带来的清新与丰收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诗人以“转输三伏雨,探借九秋风”开篇,通过对“三伏雨”和“九秋风”的描述,表现了夏雨的及时和清凉。其中,“转输”一词寓意着雨水滋润万物的力量,而“探借”则暗示了秋风的凉爽带给人们的舒适感。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展现了夏日雨中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接下来,诗人以“沾洒莲犹碧,飘摇叶未红”进一步描绘夏雨中的景致。夏雨中,莲花依然碧绿,树叶尚未泛红,这些景象生动地传达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两句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关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随后,诗人又以“荒凉甘退缩,清润拟从容”表达了自己在夏雨中感受到的心境。在这两句中,“荒凉甘退缩”意味着诗人面对荒凉的景象时,选择了宽容与接纳;而“清润拟从容”则表现了他在这个清爽润泽的环境中,心情变得从容淡定。这种心境的转变,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达观态度。
最后,诗人以“在野农人喜,仍年禾黍丰”收束全诗,描绘了夏雨带给农民的美好景象。夏雨的滋润使得庄稼茁壮成长,丰收在望,这让农民们欣喜不已。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切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福祉的关注与期许。
总之,韩淲的这首《夏雨》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夏雨中的自然景色与人文关怀。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诠释了夏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与希望,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雨》是南宋著名诗人韩淲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雷雨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在这个时期,韩淲担任浙江安吉县令,身处政治斗争的中心地带。他在任期间,始终以民为本,体恤百姓疾苦,关心民生问题,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乡村,亲身体验了农民在炎炎夏日中的辛勤劳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苦,这也成为他创作《夏雨》这首诗歌的直接灵感来源。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韩淲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以诗歌为武器,用《夏雨》这样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来反映民间疾苦,表达对民生问题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