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
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
日暮两寂寞,飘然亦同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事物和忧虑的游客,相遇时各有不同。所以花朵离开了新的枝条,新的泪水落在旧的衣服上。夕阳下,两者都显得孤独寂寥,然后一同飘然而去。

去完善
释义
《春愁》: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物以及诗人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孤独、伤感的情感。
1. 春物:春天的景物。
2. 愁客:心怀忧愁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3. 遇时各有违:春天里,春花和愁客的际遇各不相同。这句意味着美好的春天并不能化解诗人的忧伤之情。
4. 故花辞新枝:旧的花儿离开了枝头。这里的“故”指的是已经凋谢的花朵。
5. 新泪落故衣:新的泪水滴落在旧的衣衫上。这里形容诗人内心的哀伤无法抑制。
6. 日暮两寂寞:太阳即将落山,春物和愁客都显得寂寞。
7. 飘然亦同归:春日里的落花和诗人的眼泪都在飘零之中,最后归于尘土。

去完善
赏析
《春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孟郊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理解。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物和孤独的人,表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之间的和谐关系。春天是大自然展现生机的时候,然而诗人却感到孤独,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无奈。同时,诗中的“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暗示了生命的轮回和人生的无常。最后,诗人以“日暮两寂寞,飘然亦同归”结束全诗,表达了人们在生命中的孤独和共同的归宿。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愁》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贞元(785-805年)年间,此时孟郊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生活贫困,婚姻破裂,心情苦闷。
在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政治腐败,宦官势力强大,边患不断。孟郊虽才华横溢,却因性格孤傲、不善交际而备受冷落。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多反映底层百姓的生活困苦和自身的失意之情。
《春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孟郊在这时期的苦闷心境。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以象征的手法抒发内心的惆怅。其中"东风不作月,春色却如酒"二句,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景色,又含蓄地表现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