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黄智通居士善住庵

标题包含
黄智通居士善住庵
善住庵中人,从来无所住。 只这无住心,便是安身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字昙晦,号妙喜,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宗大师。他出生于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年轻时曾跟随舅父学习儒家经典,后来出家为僧,成为临济宗杨岐派传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黄智通:诗人名字,生平不详。 2.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信徒。 3. 善住庵:诗人在其中的住处。 4. 人:诗人自己。 5. 从来:始终。 6. 无所住:不执着于任何物质和思想。 7. 这:指示代词,指代“无所住心”。 8. 安身处:身心得以安宁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僧释宗杲(1148-1209)所作,收录在《五灯会元》中。这首诗以黄智通居士的善住庵为题,阐述了一个深奥的禅宗道理——无处即处。诗人通过描述善住庵中的生活场景,表达出修行者如何通过不住一切相,从而达到内心安定、自如的境界。 首句“善住庵中人,从来无所住”,意指居住在善住庵的修行者们,他们的内心始终保持无住的境界,不执着于世俗名利,不受外物所困。这里的“无所住”正是禅宗所说的“无住心”,即不为外界所影响、不被烦恼所束缚的心境。 次句“只这无住心,便是安身处”,是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指出,保持“无住心”即是修行者的安身处,也是他们心灵宁静的归宿。这种心境使得修行者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找到内心的安定,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自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黄智通居士善住庵》,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创作的。诗中的“黄智通”是指一位名叫黄智通的居士,而“善住庵”则是他的修行处。 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宋朝的末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这种时代背景对释宗杲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这个时期投身于禅宗的修行,以弘扬佛法、解脱众生苦难为己任。 释宗杲作为禅宗的大师,他在修行的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痛苦。他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觉悟,才能真正地超脱世俗的烦恼。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众生的深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