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标题包含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江西吉安,是南宋中叶的一位重要文人。 刘过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他...查看更多
三哥
去完善

译文
整齐的马队不出声,只有号角声响彻寒冷的夜空.队伍的调动迅速有序,就像手掌中的平原一样清晰可见.他们如同闪电般的骑兵,穿插在敌人的队伍中,阵地布局有条不紊.指挥官气定神闲,面对战场上的种种困难,他运筹帷幄,用一把羽毛扇就指挥若定.你知道吗?他是山西的优秀将领,也是诗歌的爱好者.他的才华横溢,他的诗篇曾经名动天下. 你看他挥洒自如地书写着兵法谋略.看他挥毫泼墨,就像四座皆惊的风雨交加.当他离开中原,远赴边疆驱除敌人时,虽然手握重权,却未能让他满足生平愿望.他掸了掸腰间的宝剑,那把可以削铁如泥的利剑,还未曾饮过敌人的鲜血.只要未曾战胜楼兰国,他就无法平息心中的斗志.他归来的日子尚远,我只能在军中听到他的声音,而他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边境的风声中.
三哥
去完善
释义
1. 沁园春:词牌名。 2. 张路分:宋代将领张渊,字几仲,临江人。曾任广州府录事参军、兵马钤辖等官职。 3. 秋阅:秋季检阅军队。 4.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众多的马匹不会嘶叫,只有一声寒冷的号角响起,命令在柳营中传达。 5. 柳营:指军营。 6. 秋原如掌:秋天的原野如同手掌一般平坦。 7. 枪刀:枪支和刀具,这里泛指兵器。 8. 星驰铁骑,阵势纵横:铁骑兵队迅速奔驰,阵型纵横交错。 9. 人在油幢:指将领在指挥所中。 10. 戎韬总制:指统领军事。 11. 羽扇从容裘带轻:手持羽毛扇,神情轻松地披着轻裘。 12. 山西将种:指山西地区的将领世家。 13. 系诗盟:指参加诗歌的结社活动。 14. 龙蛇纸上飞腾:形容书法笔势犹如龙蛇飞舞。 15. 四筵风雨惊:使宴会上的宾客震惊。 16. 尘沙出塞:指奔赴边疆。 17. 封侯万里:指立下战功,被封为列侯,得到丰厚的赏赐。 18. 印金如斗:印金的俸禄犹如北斗般丰厚。 19. 未惬平生:无法满足生平的心愿。 20. 吹毛剑在:剑锋锐利,可以吹毛断发,形容剑的锋利。 21. 不斩楼兰心不平:比喻没有完成使命前,心情难以平静。 22. 随军鼓吹:跟随军队的乐队演奏。 23. 边声:边境的声响,这里指战斗的声音。
三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将军阅兵的壮丽场景的词作。首句“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写阅兵前静谧的氛围,透过寒角的鸣响和万马的沉寂,展现出军队的肃穆与将军的威严。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描写,勾勒出阅兵时的盛况,如“星驰铁骑,阵势纵横”表现了军队的速度和力量,展示了军队的严明纪律。而“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则描绘了指挥官的风采,他从容指挥,身披轻裘,举止优雅。 下阕“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笔锋一转,从阅兵的现场转向诗人挥毫泼墨的场景,他将所见所闻付诸笔端,激发出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紧接着,词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但他明白现实中的征战并不能完全满足他的抱负,因此有了“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的决心。最后一句“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则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虽壮志凌云,但现实的无奈让他深感无力。整首词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壮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三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是南宋词人刘过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05年左右,即宋宁宗时期。在那个时候,北宋的灭亡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原土地沦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面对这种局面,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主战派文人发起了抗金救国的呼声,刘过便是其中一员。 当时,刘过因文采横溢而被誉为"天下奇才",却因出身贫寒而屡试不第。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充满忧患意识。因此,当他看到张路分(宋朝军队中的军官)在秋天检阅部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词章。
三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