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雨

标题包含
中秋雨
瘴疠干戈脱此生,一隅略见旧承平。 上元灯火中秋月,但苦人心不肯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回,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论家。 方回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出色,逐渐崭露头角。 方回在文...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战乱与疾病中逃脱而出,有幸见到曾经的太平景象。正月十五的灯会和中秋的明月交相辉映,却苦心中仍有些许阴霾无法消散。
去完善
释义
1. 瘴疠:指湿热地区易引发疾病的恶劣气候。 2. 干戈:代指战争或战乱。 3. 脱此生:摆脱这一生,表示脱离了苦海。 4. 一隅:一个角落,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地区。 5. 旧承平:过去的太平盛世。 6. 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7. 灯火:指元宵节的灯会活动。 8. 中秋月:中秋节的月亮。 9. 但苦:只是苦于。 10. 人心:人们的情绪。 11. 不肯晴:指心情不愉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中秋雨》描绘了作者身处战乱与疾病之中,却在某个角落瞥见了往日的太平盛世。然而,他感叹的是,人们心中的忧虑和痛苦却无法因景物的美好而消散。首句的“瘴疠”和“干戈”代表了战争、瘟疫等不幸,与之相对比的则是“生”字,暗示着生存的顽强和对生命的敬畏。接下来的两句,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昔日的繁华景象,并将这种繁荣与当下的痛苦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出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尽管环境和景致已经恢复到曾经的安宁和美好,人们心中的阴影却仍然挥之不去。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深深关切,同时也揭示了人性在面对困难时的复杂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雨》是南宋诗人方回于淳熙五年(1178年)中秋节所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方回因科举失利,无法进入官场,遂以诗酒自娱。在这期间,他游历四方,交游广泛,结识了辛弃疾、陆游等著名文人。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统治时期,此时正值南宋中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然而,北方领土仍处于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在政治上主张偏安一隅,不与金人发生正面冲突。这一时期,南宋文人忧国忧民的情绪愈发强烈,他们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爱国情怀。 方回在中秋佳节之际,面对绵绵秋雨,感慨万分。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忧虑。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