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引
水天一色磨古铜,落日欲没芦花风。
双飞野鸭忽惊起,渔歌渐远秋江空。
烟波渺渺无终极,中有江南未归客。
短篷夜泊洲渚寒,孤鴈横江声正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天一色的景色映衬着古铜色的沧桑,夕阳即将沉入芦花随风摇曳之中。
突然,一对野鸭双双惊起飞向远方,留下渐渐远去的渔歌声和空旷的秋水共长天一色。
浩渺的烟波中,隐藏着那些尚未归乡的江南游子。
夜晚时分,小船停泊在岸边,冷风吹拂,一只孤雁横渡江河,声音急促而悲凉。
去完善
释义
1. 水天一色:形容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片的景致。
2. 磨古铜:比喻夕阳映照在水面上的光芒。
3. 芦花风:指吹拂着芦花的秋风。
4. 双飞野鸭:指一对正在飞翔的野鸭。
5. 渔歌:渔民唱的歌谣。
6. 短篷:小船。
7. 洲渚:水中的陆地。
8. 孤雁:孤单的大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江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秋天的肃杀与宁静、大自然的辽阔与人生的渺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水天一色磨古铜”,形象地描绘了江水与天空交融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宏大的感觉。接着的“落日欲没芦花风”,通过写景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萧瑟的气息。
接下来的“双飞野鸭忽惊起,渔歌渐远秋江空”,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景象之中。同时,这句诗也传达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后面的“烟波渺渺无终极,中有江南未归客”,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感。这里的“江南未归客”,既是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他对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情感的揭示——我们都曾在某个时刻,感叹自己的漂泊不定,怀念远方的家乡。
最后的“短篷夜泊洲渚寒,孤鴈横江声正急”,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舟江上的情景,突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这里的“孤鴈横江声正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困境、找到归宿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江引》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南宋时期,中原沦陷,朝廷偏安一隅,家国破碎,人民生活困苦。方岳本人也经历了靖康之耻、战乱等历史事件,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秋江引》一词中,方岳通过对秋天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感叹岁月匆匆,世事如梦,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安定,人民能够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总的来说,《秋江引》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代。方岳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他用自己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