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轩
满目青山似画图,道人于此即安居。
不知世上功名好,但觉门前车马疏。
风月四时同笑傲,乾坤千古一蘧庐。
我生亦有林泉癖,欲老衡茅愧不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那满眼的青山如画,道士在这里找到了归宿。他并不在意世俗的名利,只觉得门前的车马渐渐稀疏。春风、秋月、夏阳、冬雪,四季轮回,他却怡然自得,在这天地间的一间小屋里逍遥自在。我心里也有一个隐居山林的梦想,想在老了之后过上这样的生活,但现实让我觉得愧不如人。

去完善
释义
1.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2. 道人:修行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3. 安居:安居乐业的居所。
4. 功名:功绩与名誉。
5. 车马疏:车马稀少,形容环境清幽。
6. 笑傲:谈笑自若,傲然自得。
7. 乾坤:天地,象征宇宙万物。
8. 蘧庐:简陋的居所。
9. 林泉癖:酷爱山林泉石的爱好。
10. 衡茅:简陋的住房,谦称自己的住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首联描绘了满目的青山如画,道士在这里安居乐业。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满足。颔联则强调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只有门前的车马稀少才能感受到清静。颈联进一步展示诗人在四季的风月之中闲适自得,笑傲江湖;尾联则以自我为喻,感慨自己虽然也有隐居山林的爱好,但年纪已大,无法像道士一样过上这样的生活。整首诗充满了隐逸的气息,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目青山轩》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359年,正值元朝末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在这一年里,王冕的人生经历颇多波折。他原本是一位民间画家,以画梅竹和山水画著称,后来因才华出众受到元末政治家脱脱的赏识,被任命为翰林院待诏。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政治斗争激烈,脱脱在这一年失势被杀,王冕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迫离开京城,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在这期间,王冕游历了江南各地,亲眼目睹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到了诗歌之中,创作了这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满目青山轩》。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元末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