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
色与香同赋,江乡种亦稀。邻家走儿女,错认是蔷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乡:江南水乡,泛指长江流域地区。
2. 儿女:这里指孩童。
去完善
赏析
《玫瑰》这首诗通过描绘玫瑰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它所在的地理环境,展示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感悟。
首先,诗人以“色与香同赋”来形容玫瑰花,既强调了其艳丽的外观,又强调了它的馥郁的香气。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人立刻联想到玫瑰花的美艳和芬芳。
其次,诗人提到“江乡种亦稀”,表明玫瑰花的种植并不广泛,这为玫瑰花增添了稀有和珍贵的色彩。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玫瑰花的珍贵品质,使人们更加珍视这一美丽的植物。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邻家走儿女,错认是蔷薇”的情景,进一步强调玫瑰花的美丽和独特。尽管玫瑰花的种植并不普遍,但它的美足以让人们将其误认为是蔷薇。这说明玫瑰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玫瑰这一首诗创作于明朝的陈淳,其时期约为1483-1544年。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陈淳的生活曲折坎坷。他自幼丧父,依靠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文人墨客。然而,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使他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在人生低谷期,他以玫瑰为题作诗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这一时期,明朝正处于封建社会的高峰,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上层社会的腐败与不公现象严重。由于受到世袭制度的限制,许多有才干的人才无法得到公正的选拔。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淳这类士子虽有才华却无法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人生充满了无奈与痛苦。而这首诗《玫瑰》则表达了他对生活态度的坚守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