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五

标题包含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五
披衣肯来,奔百川而地喘。 袖手归去,碧一天而电收。 闭门无个事,兀坐青两眸。 喝月倒行前日令,呼山入坐上帘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俗姓陈,字觉范,自号寂照居士,又号十方。北宋时期著名诗僧、书画家。 释德洪出生于浙江余杭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披着衣服高兴地前来,纵跨千山万水,让大地为之颤抖。 垂下手臂离去时,碧海青天如闪电般消退。 关起门来没有事情可做,静静地坐在那里,双目凝视远方。 仰头赏月仿佛回到昨天的聚会,招呼山峦进入我的座席上,好像帘钩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披衣:形容穿着僧袍的样子,此处指的是灵源清禅师。 2. 百川:这里指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请教。 3. 地喘:形象描绘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的情景,犹如大地在呼吸。 4. 袖手:甩动手臂的样子,这里指灵源清禅师的洒脱姿态。 5. 碧一天:形容天地相接、广阔无垠的景象。 6. 电收:比喻天地间闪电般的变化。 7. 无个事:无事可做。 8. 兀坐:独自静坐。 9. 青两眸:双眼望着远方。 10. 喝月:指大声喊叫着让月亮倒退,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 11. 前日令:即前一天的事,这里指禅宗大师曾经的表现。 12. 呼山入坐:指呼唤群山进入自己的视野中,也是对禅宗大师超常能力的赞美。
去完善
赏析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五》是释德洪创作的一首赞美诗,描述了清禅师的精神境界和修为。这首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禅师的威严与力量,表达了他对禅宗智慧的敬仰之情。 “披衣肯来,奔百川而地喘”,这句描绘了清禅师的出世景象,他披着袈裟降临世间,如奔流不息的江河般震撼人心。这里用“地喘”来形容世界在他面前的渺小和谦卑。 “袖手归去,碧一天而电收”,这是写禅师在功成身退时,洒脱自如的形象。他把尘世纷扰都抛开,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天地之间一片静谧祥和。 “闭门无个事,兀坐青两眸”,形象地描述了清禅师的日常生活状态。他关闭房门,心无挂碍,安然静坐,心如止水。 “喝月倒行前日令,呼山入坐上帘钩”,这两句诗意盎然。他以雷霆万钧之力驾驭月亮,使之按照他的意愿运行;他呼唤群山加入他的禅定,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这些语句生动地展现出清禅师超凡脱俗的智慧和气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五》是宋朝著名诗僧释德洪(1071-1128)的一首描绘灵源清禅师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125年左右,当时正值宋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学和艺术创作较为繁荣。 释德洪作为一位出家人,他的生活经历充满了宗教色彩。他在少年时期便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禅宗高僧。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并以诗歌表达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 在创作《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五》时,释德洪正处于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他在禅宗领域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禅宗大师。同时,他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了宋朝诗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这个时期的宋朝,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长期的积贫积弱,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许多僧人通过禅修、讲经等方式弘扬佛法,为社会注入了一定的正能量。释德洪作为禅宗的高僧,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关切和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