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钟保义

标题包含
挽钟保义
窦馆名犹在,燕山事有光。 解衣非楚纩,指廪异齐棠。 映日庭兰蔚,余风宰木香。 翠珉垂世劝,宁复事雕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杜范"这个人物的具体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窦家书院的盛名还在流传,燕山的往事依旧光彩照人。 脱下衣裳并非因为楚国丝棉的温暖,指向粮仓是因为它不同于齐国的棠树。 阳光下庭院里的兰花茂盛,昔日的贤能官员仍然散发着香气。 绿石碑上流传的故事给世人以教诲,哪里还需要再去雕琢文章。
去完善
释义
1. 窦馆:指汉代窦婴的寓所。这里是作者以窦婴寓所比喻钟保义的地位和功绩。 2. 燕山:北京一带的山脉,这里借指北方边疆。 3. 解衣:比喻襟怀坦白。 4. 楚纩:楚地出产的棉花,形容十分珍贵的衣物。 5. 指廪:指向仓库看粮食的数量,用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与责任。 6. 齐棠:古代齐国的一种优良品种谷物。这里借指优秀的人才。 7. 映日庭兰蔚:比喻钟保义的德行如同阳光下的兰花一样显著和高尚。 8. 余风宰木香:指钟保义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道德风尚仍在人间流传。 9. 翠珉:墓碑的美称。 10. 宁复事雕章:意思是钟保义的品德和事迹足以传世,无需过多的雕琢和文饰。
去完善
赏析
《挽钟保义》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在这首诗中,杜范通过对友人钟保义的怀念,表达了对他品德、才干的赞誉和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首联“窦馆名犹在,燕山事有光”,诗人以典故赞美钟保义的品行和功业。窦馆是汉代学者窦婴的居所,这里用以比喻钟保义的高尚品质;燕山则是古代燕国故地,这里用以赞美钟保义的事业成就。 颔联“解衣非楚纩,指廪异齐棠”,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钟保义高尚品质的赞美。楚纩是指楚国贵族们穿着华丽的丝绸,这里用来表示奢侈;齐棠则是指齐国的官员贪污腐败,这里用来表示污浊。诗人认为钟保义的品质远远超过这些腐化堕落的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颈联“映日庭兰蔚,余风宰木香”,诗人通过描绘钟保义家庭的繁荣和家族的声誉,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庭兰蔚指庭院里的兰花茂盛,象征家庭幸福美满;宰木香指家族名声远播,象征家风良好。 尾联“翠珉垂世劝,宁复事雕章”,诗人认为钟保义的德行将流传后世,激励后人。翠珉指的是绿松石碑,这里用来象征钟保义的美德;雕章则是指华丽的文辞,这里用来表示空洞的浮华。诗人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是像钟保义那样具备高尚品质的人,而不是那些追求浮华虚荣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钟保义》是南宋诗人杜范于公元1245年所作的一首诗。在这一年里,宋金关系紧张,边境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范本人经历了科举落第、家庭变故等人生波折,深感国家民族的危难和百姓的痛苦。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金国虎视眈眈,蒙古势力崛起,整个中原地区战火不断,民不聊生。此外,理学思想在当时社会影响深远,士人关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许多诗人以诗歌为武器,反映民间疾苦,呼吁社会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杜范写下此诗以悼念挚友钟保义,同时也寄寓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