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册宝十三首 册宝入门用《隆安》。

标题包含
上册宝十三首 册宝入门用《隆安》。
威仪皇止,庶尹在庭。 爰举徽章,遹观厥成。 勒崇扬休,写之琼瑛。 迄于万祀,发闻惟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可能存在误解。"郊庙朝会歌辞"并非指某个人,而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主要用于描述和赞美皇帝在郊庙(即皇家祭祀场所)举行的朝会仪式。这种诗歌形式通常由朝廷官员创作,用于歌颂皇帝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威仪堂皇,官员齐聚朝廷。 共同举荐典范,观察成就显著。 铭刻辉煌,弘扬美德,刻画在玉石之上。 流传万年,美好声誉永传后世。
去完善
释义
1. "威仪皇止":"皇"是敬辞,"止"即停止。这里赞美皇帝的威严礼仪盛大。 2. "庶尹在庭":"庶尹"指各级官员,"在庭"即在朝廷中。这句是说各级官员都齐聚朝廷。 3. "爰举徽章":"爰"意为于是,"徽章"是指帝王的文告或法令。此句表示开始颁布皇帝的文告或法令。 4. "遹观厥成":"遹"同"聿",表示遂,"厥"代词,"成"成就。意思是观察皇帝的成就。 5. "勒崇扬休":"勒崇"指将功德刻记石上,"扬休"为宣扬美善。这是赞美皇帝的丰功伟业被广为传颂。 6. "写之琼瑛":"琼瑛"指玉石,这里是比喻皇帝的丰功伟业如同玉石般珍贵。 7. "迄于万祀":"迄"指至,"万祀"即万年。这句话表示这些美德能够流传万年。 8. "发闻惟馨":"发闻"指流传出去,"惟馨"出自《诗经·邶风·终南山》中的"黍稷非馨",指五谷的香气。这句话表示皇帝的美德将代代相传。
去完善
赏析
《上册宝十三首·册宝入门用《隆安》》是一首具有强烈政治寓意的郊庙朝会歌辞。整首诗通过描绘皇室的威严与神圣,强调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官员的责任感。 首句“威仪皇止,庶尹在庭”描述了皇家威严的至高无上地位,所有官员都应在朝廷中尽职尽责。这里以“威仪”和“庶尹”为起点,表达了皇家权威的庄重和严肃,同时也强调了官员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的诗句“爰举徽章,遹观厥成”表达的是,国家和皇帝将通过举办各种仪式和活动来展示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些活动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和对国家的治理。同时,诗歌也传达了只有全体官员齐心协力,才能成功完成各项任务。 “勒崇扬休,写之琼瑛”则是通过对“勒崇”和“扬休”的描述,歌颂了皇帝的崇高美德和英勇功绩。这两句诗赞美了皇帝的贤明和智慧,同时也暗含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贡献。 最后,“迄于万祀,发闻惟馨”这句诗歌以永恒的时间尺度来表明皇室的统治将会持续万年之久,代代相传。同时,它也象征着皇室的名声将永远流传,为国家带来荣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册宝十三首 册宝入门用《隆安》。》是南宋著名文人陆游的作品,收录在《放翁全集》中。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此时陆游已经52岁,正值其人生的黄金时期。 在南宋时期,朝廷内部矛盾重重,陆游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一直主张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妥协派势力较大,陆游的主张并未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实施。这使得陆游在政治上遭受了一定的挫折。 淳熙十三年,陆游被任命为福建安抚使,负责闽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在任期间,他积极组织军事训练,加强边防建设,并多次上疏要求北伐。然而,他的努力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陆游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北伐的强烈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