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凤去台空事尚存,晨钟暮鼓换罏薰。
鱼龙吞吐四海水,鸾鹤歌啸三天云。
花觉月寒春又老,沙知潮落夜将分。
紫霞真人去路杳,步虚一声闻不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凤凰离去,高台犹在,晨钟暮鼓回荡着历史的声音。大海中的鱼和龙翻腾着吐纳四海之水,鸾鸟和仙鹤在九天之上高歌,庆贺天地的壮丽。花朵感觉到月亮带来的寒冷,春天渐行渐远;沙子知道潮汐的起起落落,夜幕渐渐降临。那神秘的紫霞真人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只留下缥缈的仙音在虚空中回响。
去完善
释义
1. 凤凰台:地名,此处指的是南京凤凰山上的凤凰台,南宋时所建。
2. 凤去台空:描述凤凰台的景物变迁,比喻人事的沧桑变化。
3. 晨钟暮鼓:早晨敲钟报时,傍晚击鼓报时,表示时间的推移。
4. 鑪薰:熏香炉中的香气。
5. 鱼龙吞吐四海水:形容潮起潮落的自然景观,象征自然界的旺盛生命力。
6. 鸾鹤歌啸三天云:描绘鸾鹤在天空中飞翔的景象,象征高洁的品质和超凡的境地。
7. 花觉月寒春又老:形容春天的景象,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8. 沙知潮落夜将分:描述海滩上潮水的涨落,表现大自然的循环规律。
9. 紫霞真人:道教传说中的仙人,这里代指成仙之人。
10. 步虚:一种道教科仪,道士在醮坛上漫步舞动,口中念念有词。
11. 不闻:听不见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凤凰台》是南宋诗人白玉蟾的一首怀古诗。全诗以凤凰台的兴衰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凤去台空事尚存,晨钟暮鼓换炉薰”,描绘了凤凰台的现状:昔日繁华已不再,只剩下晨钟暮鼓回响在空旷的台上。这体现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同时,“换炉薰”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鱼龙吞吐四海水,鸾鹤歌啸三天云”,通过鱼龙的吞吐和鸾鹤的歌唱,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
颈联“花觉月寒春又老,沙知潮落夜将分”,通过对花草、月亮、沙滩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这两句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感叹。
尾联“紫霞真人去路杳,步虚一声闻不闻”,借紫霞真人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步虚一声闻不闻”,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使全诗充满了哲理意味。
总的来说,《凤凰台》这首诗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凤凰台》是南宋诗人白玉蟾的一首描绘凤凰台的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正是国家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白玉蟾身为一名文人,亲身经历了国家的风雨飘摇和民不聊生,他怀抱着济世之志,但又感叹自身力量的渺小。
在当时,宋朝国力衰弱,外有金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白玉蟾在此背景下,选择远离世俗纷争,隐居于凤凰山,抒发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慨。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凤凰台的壮丽景色的赞美,又寓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