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雨蒙蒙。
日昽昽。
洗出远山三四重。
分明眉黛浓。
野桥西,官路东。
小驿夜凉风入松。
梦魂谁与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细雨朦胧,日光黯淡。
远处山峦层叠。
仿佛画出淡淡的眉毛。
野桥西边,大路东边。
夜晚的小驿站里,凉风吹过松柏。
梦中谁来相伴?
去完善
释义
《长相思》王之道注释:
1. 雨蒙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2. 日昽昽:形容太阳初升时的光线微弱。
3. 洗出远山三四重:远处的山峰在雨中显得更加清晰。
4. 分明眉黛浓:比喻远山像女子的眉毛一样秀美。
5. 野桥西:野外的桥梁向西延伸。
6. 官路东:官员行走的大道在东边。
7. 小驿:指小型的驿站。
8. 夜凉风入松:夜晚凉爽的风吹过松树。
9. 梦魂谁与同:谁能与我共享这梦境般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长相思》是南宋词人王之道的一首抒怀之作。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渴望。“雨蒙蒙”和“日昽昽”两句开篇,以蒙蒙细雨和曚曚初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抒情基调。接下来,“洗出远山三四重”一句,通过洗尽铅华的远山,形象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秀丽景色。而“分明眉黛浓”则是以女性化的山水描绘,赋予了自然景色更多的人文关怀。
“野桥西,官路东”则是对沿途风光的描述,野桥、官路交织在一起,暗示了归途中的所见所闻。在“小驿夜凉风入松”一句中,作者通过对小驿夜晚凉风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独和寂寞。最后,“梦魂谁与同”作为结尾,以梦魂的无常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相思》是南宋诗人王之道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45年,当时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下侵扰中原,战乱频繁。
王之道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即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坎坷。在他年轻时,曾因上书直言而被贬谪。后来,他又因与权臣秦桧不和而受到打压,仕途不顺。在南宋初期,国家内外交困,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这一切都对王之道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关注国家命运,抒发爱国情怀。王之道也不例外,他在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长相思》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寓含着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