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云

标题包含
咏云
石何有于云,云乃生于石。 拂石讯云踪,苔深无处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头如何有云朵呢?其实是云朵在石头上产生。 轻轻拂过石头追寻云朵的痕迹,但青苔太深,难以找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何有于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云的生成的疑问,“石”在这里指的是石头,并非指具体的某块石头。 2. 云乃生于石:这句诗解答了上句的疑问,表示云是由石头生成的。 3. 拂石讯云踪: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通过抚摸石头探寻云的踪迹的过程。 4. 苔深无处觅:这句诗表明在青苔繁多的地方无法找到云的踪迹。
去完善
赏析
《咏云》冯坦这首古诗描绘了石与云的奇妙关系,寓意着生活中的某种哲理和境界。诗中“石何有于云,云乃生于石”表现了石头与云朵的密切关联,在诗人眼中,两者似乎有一种共生的关系,彼此相依相存。 接下来的“拂石讯云踪,苔深无处觅”则暗示出生活中的哲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实际上可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这两句也展示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让读者领略到自然界中的奥妙。 整首古诗以凝练的文字、生动的画面传达了深厚的哲理内涵,显示了诗人敏锐的艺术触觉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云》是清朝诗人冯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康乾盛世时期。在这样繁荣昌盛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冯坦的生活和创作也深受其影响。 冯坦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康熙、乾隆等皇帝的赏识,成为当时文坛的佼佼者。然而,冯坦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的青年时期,曾因为家族遭难而被迫离家避难,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段时间里,冯坦对自然界的观察更为敏锐,他常常以云为寄托,抒发自己的情感。《咏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通过描绘云的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