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岳阳楼记

标题包含
读岳阳楼记
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 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十朋(1018年-1077年),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王十朋在宋仁宗皇祐年间中进士,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忧国忧民范仲淹,心怀壮志胜孟子。 闲暇之余自欢愉,不忘人间忧心忧。
去完善
释义
1. 先忧后乐:指范仲淹的忧虑国家人民的情怀与关心人民生活的主张。 2. 范文正:指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曾任文正公。 3. 高孟轲:孟轲,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孟子。此处指范仲淹的思想高于孟子。 4. 暇日:空闲的日子。 5. 登临:登上高处,这里指登上岳阳楼。 6. 固宜乐:应该享受快乐。 7. 其如:无奈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读岳阳楼记》这首诗是诗人王十朋对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评论与感悟。诗中以“先忧后乐”为核心主题,高度赞扬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首句“先忧后乐范文正”直接指明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先忧后乐”的精神内核,强调了范仲淹对待国家百姓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接着,诗人以“此志此言高孟轲”表达对范仲淹这种精神的赞美,将其与儒家先贤孟子相比肩。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由赞誉范仲淹转为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即使是在闲暇时光登高远望理应快乐,但想到国家仍然有许多忧虑的事务,又怎么能真的开怀呢?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民生国事的深刻关注和责任感。 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岳阳楼记》的评价和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以及对优秀文化传承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岳阳楼记》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王十朋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4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我国正处于金朝与南宋的对峙时期,时局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十朋正担任湖州知州。他作为一位关注国家大事的政治家,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在此期间,他曾多次上疏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和采纳。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不满。 此外,这首诗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当时,宋朝的统治者过于注重文治,忽视了武备的重要性。这使得国家在与金朝的对抗中处于劣势地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十朋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