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长好
人生不长好,倏忽如蕣英。
临觞莫辞醉,既醉莫愿醒。
但识醉中理,无欲醒时名。
夷齐犹饿死,谁复哀屈平。
陵谷尚迁灭,况乃期促龄。
已焉谢消长,得失秋毫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短暂美好,时光匆匆犹如花朵盛放。
面对美酒莫要推辞畅饮,酒醉之后无需渴望清醒。
只要领悟醉中的真谛,不需追求清醒时的名利。
伯夷、叔齐尚且死于饥饿,有谁还会去同情屈原的遭遇?
丘陵和山谷尚且经历变迁与毁灭,更何况人生的短暂岁月。
对万物消长早已释怀,得到与失去不过如同秋天的毫毛般轻微。
去完善
释义
1. 倏忽:很快的样子;迅速
2. 蕣英:木槿花。喻短暂美好的事物
3. 觞:古代称酒杯为觞
4. 夷齐:伯夷和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周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5. 屈平:即屈原,楚国大臣,提倡政治改革,后被陷害而死
6. 陵谷:丘陵和山谷。比喻地势高低起伏
7. 期促龄:指短促的生命期限
8. 已焉谢消长:淡然处之,顺应自然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人生不长好》是曹勋的一首古诗,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感叹人生的短暂。首联“人生不长好,倏忽如蕣英”点明主旨,指出生命的无常与短暂,如同蕣英(一种木槿花)般易逝。接下来,诗人通过临觞莫辞醉、既醉莫愿醒的描述,传达出了一种超脱的人生观:当沉醉其中时,不去抗拒,只愿体验那一刻的美好。
颔联则进一步诠释了这种态度:只要理解醉酒中的真谛,就不去求取清醒时的虚名。此处,诗人巧妙地借用夷齐(伯夷、叔齐,殷商末年的两个隐士,坚守气节,不食周粟而死)和屈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忧国忧民,因怀才不遇而投江自尽)的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态度。
接下来的“陵谷尚迁灭,况乃期促龄”,呼应了首联的感叹:即便是山陵、河谷这样的自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更何况是人类的生命呢?诗人暗示出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的寿命显得更为短暂和无力。尾联“已焉谢消长,得失秋毫轻”,是对整首诗的主题进行总结,并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的境界:对生命的消长、得失都已经释然,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这首诗以感叹人生的短暂开篇,进而传达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名利纷争的超然立场。全诗言辞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充分体现了曹勋这位诗人的独特见解和思想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生不长好》是宋代诗人曹勋所创作的一首感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40年至1219年之间,即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曹勋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他的人生际遇也随着时代风云变幻而起伏不定。
在南宋初期,社会政治环境复杂,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墨客,曹勋时常在诗中表达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许多诗篇都流露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曹勋创作了这首《人生不长好》,以表达对短暂人生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这首诗中,曹勋通过描绘春日景色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慨。他以桃花、梨花等象征美好时光的意象,传达出对青春不再、光阴流逝的哀伤之情。同时,他还通过对农夫辛勤劳作的描述,表达了对勤劳朴实的人们在这个动荡时代的同情和支持。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曹勋作为一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