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宇文德济解绵竹丞
陋哉纨绮习,染人甚脂膏。
倾五湖三江,未易濯秽臊。
冰霜竹林游,粪土戎与涛。
富贵比贫贱,所去宁一毛。
公家全盛时,束带辖百寮。
朱轮照华欀,龟紫映翠貂。
绿帻走童奴,清弹沸娥媌。
连床不同梦,君乎吾愿交。
一觇鸾鹤姿,颇疑出衡茅。
神驹足万里,威凤心九臯。
夜窗四壁空,抱卷灯屡挑。
往往出妙语,遗音叶咸韶。
于此定不凡,举步即扶摇。
朅来署纸尾,丞哉叹徒劳。
官事竟何如,亦似是马曹。
置之勿复问,朝爽西山高。
北风送征骖,扰我心鬰陶。
判此别袂难,愧彼漆与胶。
君去千仞冈,我归一枝巢。
升沉何必恨,书来慰萧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陋俗的华丽衣饰,就像沾染了脂膏的油泥,难以清洗。
即便投入五湖三江之水,也无法洗净那肮脏的气味。
在冰霜纷飞的竹林中游历,视荣华富贵如同粪土和波涛。
富贵和贫贱相比,其实相差无几,只是一根毫毛的距离。
公家全盛时期,官员们穿着整齐,地位崇高。
红轮照耀着华丽的房间,尊贵的人们身着锦衣,光彩照人。
童子们披着绿头巾,往来于青楼之间,繁华热闹的场面让人惊叹。
同床而卧却做着不同的梦,我愿与你为友,共度美好时光。
看到你的风度翩翩,似乎出身贫寒之家。
你是千里马般的人中骐骥,威风凛凛的凤凰,心怀壮志。
夜晚的窗户映照着空旷的四壁,你在灯下苦读,常常有奇妙的见解,留下了美妙的歌声。
在这里你一定会有非凡的成就,走出这一步便是腾飞之时。
可惜我来晚了,无法参与你的生活,只能为你写下这首诗,感叹时光的无情。
做官到底是为了什么?仿佛只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
放下这些繁杂琐事,让西山清晨的阳光洒满全身。
北风吹过,送走了友人,让我心中无比忧郁。
分别时那依依惜别的情景,犹如漆与胶的粘连,难以割舍。
你去了千仞之高的山岗,而我回到了自己的小小巢穴。
人生沉浮不必遗憾,期待你的书信来安慰我的寂寞。
去完善
释义
1. 宇文德济:字不详,号州江居士,颍川人,明代学者,著有《说剑堂文集》等。
2. 解:卸去,这里指辞官。
3. 绵竹:四川省绵竹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因盛产绵竹而得名。
4. 纨绮习:指纨绔子弟的习气。纨绮,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着的丝织品。
5. 染人甚脂膏:形容富贵人家的熏染影响很大。脂膏,油脂,这里喻指富贵人家的生活。
6. 五湖三江:泛指江河湖泊。
7. 冰霜竹林游:形容清廉自守的高尚品质。冰霜,形容人的清白高洁。
8. 粪土戎与涛:轻视富贵荣华,视其为粪土。戎,戎马,这里代指荣华富贵。涛,波涛,这里代指世事繁华。
9. 束带:整饬衣冠,表示郑重其事。
10. 百寮:百官,指朝廷各级官员。
11. 朱轮:古代王侯贵族乘车的轮子涂以朱红,称为朱轮,后来用作官僚的代称。
12. 华楻:华丽的花纹。
13. 龟紫:龟钮紫绶,古代官员的服饰。
14. 翠貂:翠羽紫貂,古代官员的服饰。
15. 绿帻:绿色的头巾,古代仆役的服饰。
16. 清弹:弹奏清雅的音乐。
17. 沸娥媌:形容音乐声优美动听。
18. 连床不同梦:形容两人志趣相投,但追求不同。
19. 夜窗四壁空:形容夜深人静,心境寂寥。
20. 抱卷灯屡挑:形容夜读勤奋。
21. 遗音叶咸韶:形容诗文才情出众,如同古代著名乐府《咸韶》一般美妙。
22. 神驹足万里:形容才识卓越,胸怀壮志。神驹,骏马,这里比喻人才。
23. 威凤心九臯:形容品德高尚,智慧深远。威凤,凤凰,这里比喻贤能之人。九臯,曲折深远的境地。
24. 判此别袂难:形容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判袂,分手。
25. 朝爽西山高:形容清晨的阳光洒在西山之上,景色宜人。
26. 扰我心鬰陶:形容离别的惆怅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友人的形象、气质、才学以及自己对其的深厚感情。首联运用比喻手法,指出奢华习气对人的影响如同脂膏渗入肌肤般难以洗刷。颔联则将五湖三江之水比拟为世间的财富,而即使是如此多的财富也不能洗净人间的污秽。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用"冰霜竹林游,粪土戎与涛"描绘出友人纯洁的品质和高尚的节操。接下来的诗句则是作者的劝诫之言,主张富贵与贫贱之间的区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的品质和人格。颈联通过对友人公家全盛时期地位显赫的描述,突出了友人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后面继续通过"连床不同梦"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志趣相投但理想各异的观念。尾联则通过“官事”的指摘,表明了对友人职务的看法和担忧,以此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年间,南宋诗人李流谦写下了一首名为《送宇文德济解绵竹丞》的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至1135年之间,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初立之际,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李流谦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际遇。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即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然而,随着北宋的衰落,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两次被贬谪到地方担任小官。尽管如此,李流谦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谋福祉的心,关注民生疾苦,积极参与地方政务,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李流谦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的朋友宇文德济即将离任绵竹丞,前往新的任职地。临别之际,李流谦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在那个时代,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文人志士们渴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李流谦等诗人更加珍视友谊和理想,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