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结庐

标题包含
结庐
结庐东城下,适当车马路。 开门阅过客,扰扰不知数。 客或为我欢,客或不我顾。 欢我我不惊,去我我不慕。 俛仰各异怀,音容暂逢迕。 照影清水中,默然不相语。 魂交夕梦间,昔昔已复寤。 薄厚何从生,善恶非有素。 寄语朝市人,知余养生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攽(bān),字贡父,号公非,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公元1023年,卒于公元1104年,享年82岁。 刘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刘筠是北宋著名的文人,曾任翰林学士。刘攽自幼受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东城区的低处修建小屋,恰好位于繁忙的马路边。 打开门看见来来往往的过路者,数不胜数。 有些人会对我表示热情,有些人却并不在意我。 无论是热情还是冷漠,我都无动于衷。 每个人心中的感受都不同,即使短暂相逢,也可能产生误会。 就像在水中看自己的倒影,虽然无言,却能够相互理解。 灵魂在黄昏的梦乡中交融,那些曾经的疑惑已经在醒来时解开。 生命的意义并非生来就有,善良与邪恶也并非一成不变。 告诉那些在朝市忙碌的人们,知道我是如何寻找生活乐趣的。
去完善
释义
1. 结庐:建筑住所。 2. 东城下:东边的城池之下。 3. 适当:正好在...地方。 4. 车马:古时的交通工具。 5. 阅过:看过, 见过。 6. 扰扰:纷乱的样子。 7. 不惊:不惊慌。 8. 去我:离我而去。 9. 俛仰:低头抬头之间。 10. 异怀:不同的想法。 11. 音容:声音和容颜。 12. 暂:短暂地。 13. 逢迕:遇到矛盾冲突。 14. 照影:在水面或镜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15. 清水:清澈的水。 16. 相语:相互交流。 17. 魂交:梦中相会。 18. 昔昔:每次,每每。 19. 复寤:再次醒来。 20. 薄厚:感情亲疏。 21. 从生:产生。 22. 有素:有本质上的区别。 23. 寄语:告诉。 24. 朝市:城市中的市场。 25. 知余:了解我。 26. 养生趣:生活乐趣。
去完善
赏析
《结庐》刘攽这首诗以叙述为主,描绘了诗人隐居东城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诗中“结庐东城下,适当车马路”展现了他住所的地理位置。尽管位于交通要道,他却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来往客人络绎不绝,但诗人的态度既非迎合也非避世,“欢我我不惊,去我我不慕”体现了他荣辱不惊、无欲无求的精神风貌。 面对纷繁世事,诗人表达了不与人争的内心独白:“俛仰各异怀,音容暂逢迕。照影清水中,默然不相语。”即使在水中的倒影中也沉默不语,反映出诗人对于喧嚣俗世的淡漠态度。 而“魂交夕梦间,昔昔已复寤”则传达出诗人在梦境中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诗人深信善恶并非与生俱来,生活的情趣在于精神的超脱。 最后,诗人向那些忙碌于尘世的人们传达出这样一句寄语:“薄厚何从生,善恶非有素。寄语朝市人,知余养生趣。”希望人们也能领悟到精神养生的真谛,获得心灵的安宁。整首诗展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精神境界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反映了隐逸文化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结庐》是北宋诗人刘攽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0年前后,此时刘攽年仅二十余岁,正身处北宋王朝的盛世。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刘攽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生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刘攽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次,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往往会在山水田园间寻找灵感,因此,刘攽的这首《结庐》也是他在这个时期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映。最后,虽然刘攽所处的是太平盛世,但他也意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活的艰辛,这使他的诗歌带有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