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咏
草堂燕子未归时,香鼎灰飞入砚池。
看彻唐人诗一卷,夕阳犹在杏花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春天的燕子还没有回到破旧的茅屋时,炉香的烟雾已经飘散到砚台的水池中。欣赏完一整卷唐朝的诗篇,发现太阳依旧挂在杏花枝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草堂:此处指诗人的住所。
2. 燕子未归时:意指春天还没到的时候。
3. 香鼎:香炉,此处借指烧香的时间。
4. 灰飞入砚池:形容香炉里的香灰飘落到砚台里。
5. 唐诗一卷:指一本唐代诗人的诗集。
6. 杏花枝:杏树的枝条,此处象征春天已到。
去完善
赏析
《春咏》吴惟信:以草堂燕子、香鼎灰和夕阳杏花三个形象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氛围,寓意盎然。首句写燕未归时,体现春天的安静祥和;次句通过香鼎灰和砚池的描绘,渲染出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场景;而末句中的夕阳和杏花则勾画出春光烂漫的景象。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雅致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咏》是南宋诗人吴惟信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此时正值南宋衰落时期,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人间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首诗中,吴惟信以春天为背景,描述了自然界的美景和人们的喜悦。他通过桃花、柳絮、梨花等春天特有的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他也描绘了人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欢歌笑语,欢度时光。
然而,吴惟信并没有忘记这个时代的苦难。在诗中,他提到了“东风不肯留,频频送暮秋”,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春咏》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景和人们的喜悦,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苦难。这是吴惟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的忧虑的完美结合,使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晚期的代表性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