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纳凉诗

标题包含
纳凉诗
铄石流金正此时,乍收羲驭霁余威。 屋头艶艶蟾蜍满,草际荧荧熠燿飞。 沉李浮瓜聊自适,披襟散髪欲忘归。 只愁玉漏频催转,坐使清凉与愿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李正民"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并未被广泛使用,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明确。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或者其他相关背景,我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如烈焰熊熊燃烧,忽而夕阳西下,余威犹在。月亮渐渐升起,盈满天空,星星闪烁于草木之间。品尝着冰镇水果享受夏日时光,敞开心胸、抛开头发,几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只是担心那滴水般的时刻无法把握,因思绪纠缠而无法达到宁静致远的境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铄石流金:形容天气非常炎热,如金石熔化般。铄,熔化;流,流动。 2. 羲驭:羲,指羲和,传说中太阳的驾车人;驭,驾驭车马。这里指太阳。 3. 霁余威:霁,雨雪停止;余威,残留的威力。这句话形容太阳刚落山,但炎热的气息还在。 4. 艳艳:鲜艳明亮的样子。 5. 蟾蜍满:蟾蜍,指月亮;满,指月圆。这句话形容明亮的圆月挂在天空中。 6. 荧荧:微弱的光亮。 7. 熠燿:闪耀的光芒。 8. 沉李浮瓜:指用冷水浸泡李子、西瓜等水果以消暑解渴。 9. 披襟散髪:敞开衣襟,解开头发,表示舒适无束。 10. 玉漏频催:玉漏,古代计时器;频催,频繁催促。这句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1. 与愿违:跟愿望相反。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纳凉诗》中,李正民通过对夏日消暑情景的描绘,传达出诗人追求内心清凉的精神向往。首先,他以“铄石流金正此时”形容夏日的炎热,表现高温之下,万物皆受到强烈阳光的炙烤。接下来,“乍收羲驭霁余威”展示出突然间云消雨霁,太阳暂时隐去,天空放晴的景象。这种天气的变化为接下来的夏日景象提供了背景。 之后,诗人描述了周围环境的美妙变化:“屋头豔豔蟾蜍满,草际荧荧熠燿飞。”月色明媚,银光如蟾蜍铺满了屋顶;草地边萤火虫闪烁飞舞,就像星星之火在摇曳。这些自然景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写自己沉醉在这样的环境中:“沉李浮瓜聊自适,披襟散髪欲忘归。”通过品尝美味的瓜果和敞开衣襟散发头发,诗人表达了暂时忘却烦扰,享受凉爽夏日的心境。 然而,结尾两句“只愁玉漏频催转,坐使清凉与愿违。”表现出诗人无法长久保持内心的平静。随着夜色加深,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受到了忧虑和压力,仿佛清凉的感觉离他远去,再次回到炎炎夏日的现实中。这首诗不仅展现出夏夜凉爽宜人的景致,还通过诗人情感的变化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突显出作者深层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纳凉诗》是南宋诗人李正民在公元1188年夏日所创作的一首诗。此时正值南宋时期,距靖康之耻已有七十多年。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但仍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了很高的才华。 当时南宋朝政腐败,金兵不断侵犯边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身为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渴望能够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然而,现实却是诗人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只能在文学领域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夏季炎热天气的厌恶和对凉爽环境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国家的深沉忧虑和无尽期待。诗人以深沉的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