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孔明庙

标题包含
孔明庙
未了功名便阖棺,荒祠零落汉衣冠。 知心惟有庭前柏,能与先生共岁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孔明庙:诸葛亮(字孔明)的庙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2. 未了功名便阖棺:指诸葛亮在未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时便病逝五丈原,享年54岁。 3. 荒祠:荒废的祠庙。这里指孔明庙。 4. 零落:分散、稀少。 5. 汉衣冠:汉朝的服饰。这里代指诸葛亮及其所代表的汉室正统。 6. 知心:了解内心、体谅心情的人。这里指柏树理解诸葛亮的志向与坚持。 7. 庭前柏:指孔明庙前的古柏树,据说为诸葛亮亲手种植。 8. 先生:对诸葛亮的尊称。 9. 共岁寒:共同度过寒冷的岁月。这里寓意柏树与诸葛亮一同忍受艰辛,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孔明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一生的惋惜和对孔明庙的敬仰之情。首句“未了功名便阖棺”道出了诸葛亮在未完成统一三国大业之前就病逝五丈原的遗憾。颔联“荒祠零落汉衣冠”描绘了孔明庙荒凉破败的景象,不禁让人想起诸葛亮当年的辉煌与荣誉。颈联“知心惟有庭前柏”则借庭院前的古柏象征诸葛亮的忠诚与坚韧品质,表达对先贤的怀念之情。尾联“能与先生共岁寒”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严冬时节依然坚定信念、坚守道德情操的决心。整首诗以哀伤沉郁的笔触勾勒出了诸葛亮的卓越才智和崇高人格,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深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孔明庙》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 此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外患不断。在这种背景下,苏泂出于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创作了这首怀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诗篇。他通过对孔明庙的描绘,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智慧和英勇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南宋朝廷未能有效抵抗金兵、恢复中原失地的惋惜之情。 苏泂生活在一个文人备受压抑的时代,他自己也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然而,尽管他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却并未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使他更加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