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城楼
汉初开郡出南夷,万壑千岩足崄巇。
天上斗牛应共域,人间江岭自分岐。
尉佗椎髻遗风俗,马援飞鸢堕水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朝初年开拓南疆,千山万水遍布险峻。
天上的牛郎织女仿佛与人间共享这片疆域,而人间的长江和岭南山脉各自分隔。
尉佗(赵佗)建立了南越国,遗留了当地的风俗习惯;马援(伏波将军)射鹰坠落水中,留下了英勇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1. 汉初开郡出南夷:"汉初"指汉朝初期,"开郡"是开辟疆土的意思,"南夷"指的是中原以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朝初期,在中原以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开辟了新的疆土。
2. 万壑千岩足崄巇:"万壑"是指山谷众多,"千岩"是指山岩众多,"崄巇"是指地势险峻。这句话形容山川地形复杂且危险。
3. 天上斗牛应共域:"斗牛"是中国古代对天空中两个星宿的称谓,分别是北斗七星和牵牛星。这里借指天空,表示天地之间应该有共同的地方。
4. 人间江岭自分岐:"江岭"是指长江和岭南地区,这里泛指中国各地。"自分岐"是说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
5. 尉佗椎髻遗风俗:"尉佗"是赵佗的另一个名字,他是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建立者。"椎髻"是他当时民族的一种发型。这句话说赵佗在他统治的地区留下了自己的风俗习惯。
6. 马援飞鸢堕水时:"马援"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他曾经平定了南方的蛮族。"飞鸢堕水"是指他在一次战斗中,追击敌人时骑马坠入水中,最终因为战马疲累力尽而被敌人所杀。
去完善
赏析
《南雄城楼》是诗人齐唐描绘南雄地区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一首诗。诗中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历史人物的刻画。
首联“汉初开郡出南夷,万壑千岩足崄巇”描述了汉朝开辟南雄地区的情景。其中“万壑千岩”形象地描绘了南雄地区的地形地貌,显示出这里的地势险峻。
颔联“天上斗牛应共域,人间江岭自分岐”则是从高空俯瞰的角度,将天上的星辰与地面的江河山脉联系起来,表达了天地间的壮丽景象。同时,这句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境遇和命运。
颈联“尉佗椎髻遗风俗,马援飞鸢堕水时”则是对历史上的两位人物进行了描绘。“尉佗椎髻”指汉代赵佗,他在广东建立南越国,推广百越文化;“马援飞鸢堕水时”则是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在战斗中英勇善战的事迹。这两句诗展示了南雄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雄城楼》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齐唐的一首描绘南雄城楼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此时正是南宋王朝政局较为稳定的时期。在这期间,齐唐因文才出众而被任命为韶州通判,负责管理韶州地区的政务和司法工作。
齐唐在任职期间,曾多次登上南雄城楼,欣赏到南雄古城的壮丽景色。他感叹岁月匆匆,国家兴衰,同时也表达出对故乡韶州的眷恋之情。当时,南宋王朝虽已偏安江南一隅,但仍在积极抵抗金人的侵略,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齐唐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抗金战争的担忧。
此外,齐唐在担任韶州通判期间,还关注民生疾苦,体察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他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社会底层的矛盾和问题,并在诗歌中反映出来,使得他的诗篇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