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行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安有名的恶霸少年,常在楼下调戏商贾并在楼上酗酒作乐。
天亮后就离开繁华的长安市区,进入遥远的五陵松柏地带。
虽然他杀过人,但是因为有立功表现而免于死刑。
一旦官方宣布他的罪行已得到了处理,当地的公务员就会重新登记他的户口,让他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当他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皇宫侍卫,在宫殿前的广场上练习射箭。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唐朝都城,即今西安。
2. 恶少:品行恶劣的少年。
3. 名字:这里指恶少的名声。
4. 下直:结束当值。
5. 明光宫: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唐宫。
6. 五陵:本为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位于长安附近,后代常以“五陵”泛指贵族居住地。
7. 百回:多次。
8. 赦书:免除罪行的诏书。
9. 九衢:古代城市的九个通道,这里代指京城。
10. 消息:消息传来。
11. 籍中:户籍册中。
12. 羽林:唐代禁卫军中的羽林军。
13. 射飞禽:射鸟,象征闲适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羽林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描绘长安城中纨绔子弟生活及罪行的诗作。首联介绍长安的恶少们名声在外,他们在楼下抢劫商人,上楼酗酒;颔联则描绘这些人在天明时离开酒楼,返回皇宫;颈联描述他们因战功被赦免,在乡间依然横行霸道;尾联则揭示这些人最终仍回到羽林军中,地位显赫。整首诗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以及皇权无法约束这类人的无奈现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羽林行》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15年前后,正值唐宪宗元和年间。在这个时期,唐朝虽然国势逐渐衰弱,但社会风气依然崇尚武勇。
王建于这个时期生活在长安城,曾任县尉、监察御史等官职。他亲眼目睹了朝廷官僚的腐败和民间的疾苦,因此对现实深感忧虑。此外,他还受到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影响,开始关注民生问题,并尝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切。
在《羽林行》中,王建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羽林军中的荒淫无度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晚期军队纪律松弛、将领腐化堕落的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