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桥亭禊事
圯上还成集禊亭,杉松自古草仍新。
彩虹卧饮流杯水,白鹭飞迎入座宾。
俛仰已成今昔事,东西更看往来人。
聚蚊金谷皆安在,若见吾徒合主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石滩上,我们共同修建了一个休息亭,那里的松树和竹子依然充满生机。阳光透过彩虹洒在水面上,仿佛在邀请我们尽情畅饮;洁白的白鹭翩翩起舞,欢迎着每一位到访的嘉宾。
一瞬间,我们已经经历了多少时光的变化;每一次转身,我们都在见证着生命的轮回。那些曾经聚集在金谷园里的蚊子如今已不知去向,而我们能在这里相聚,正是因为有共同的理念。
去完善
释义
1. 圯上:指桥上或岸边的平地。此处的圯上可能是在桥边建立的集会场所。
2. 禊亭:古代中国民间风俗,于三月三日在水边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祀。
3. 彩虹卧饮流杯水:描述自然景观,彩虹倒映在水中,仿佛在饮水。
4. 金谷:古地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东北,这里代指繁华的场所。
5. 聚蚊金谷皆安在:意思是曾经的繁华都已不在。聚蚊比喻人群熙攘,暗含繁华之意。
6. 若见吾徒合主臣:意为如果见到我们这些志趣相投的人,应该以朋友相待。
去完善
赏析
《次韵桥亭禊事》是一首描绘古人集会、踏青场景的诗词。首联“圯上还成集禊亭,杉松自古草仍新”点明地点和自然环境,凸显出桥亭周围的美景和自然环境的生机盎然。接着,颔联通过“彩虹卧饮流杯水,白鹭飞迎入座宾”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桥亭禊事的热闹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颈联,“俛仰已成今昔事,东西更看往来人”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增强了全诗的历史感。尾联,“聚蚊金谷皆安在,若见吾徒合主臣”通过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未来际遇的期许,使得整首诗在感慨中又不失豪放之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继芳的《次韵桥亭禊事》创作于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2-13世纪之交。在这个时期,朱继芳正处于人生的动荡时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生活贫困,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南宋末年,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一方面,南宋朝廷对内加强对人民的压迫,对外则不断向金人求和,导致国家日渐衰落。另一方面,民间知识分子在经历了靖康之难后,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纷纷呼吁改革图存。朱继芳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出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
《次韵桥亭禊事》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借用“禊事”这一传统节日,表达了对国家昌盛的期盼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这首诗既反映了作者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展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背景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