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碧琉璃瓶
手持苍翠玉,终日看无足。
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
莹然无埃尘,可以清心曲。
有酒自此倾,金樽莫相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握持着碧绿的玉石,整天观赏都觉不足。
秋天的景色映入眼帘,春日的流水忽而满盈双手。
洁净得没有一丝尘埃,让人心情宁静。
斟上美酒尽情畅饮吧,别让金杯被玷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海南:指中国南海上的海南岛。
2. 碧琉璃瓶:以绿宝石为原材料制成的透明瓶子。琉璃,绿色宝石;碧琉璃,绿色的宝石制品。
3. 手持苍翠玉:手握着珍贵的苍翠色玉。
4. 终日看无足:全天都欣赏这美丽的宝物,总有看不完的美。
5. 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眼中的美景如同秋天的景色长存,而春水的荡漾就像突然捧满了双手一样充盈。
6. 莹然无埃尘:琉璃瓶晶莹剔透,没有任何尘埃。
7. 可以清心曲:这样的美好事物让人心神宁静。
8. 有酒自此倾:准备倾倒美酒来欣赏。
9. 金樽莫相渎:金质的酒杯不要轻易触碰玷污。
去完善
赏析
《海南碧琉璃瓶》是一首描绘琉璃瓶美感的诗。诗人通过对琉璃瓶的描述,传达出对自然美好、心境清静的追求。前两句用“手持苍翠玉”和“终日看无足”来表现琉璃瓶的珍贵和无足珍贵,使得读者对琉璃瓶充满了向往之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把琉璃瓶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得读者仿佛能看到其晶莹剔透的美。而最后两句“莹然无埃尘,可以清心曲”则进一步表达出琉璃瓶令人心静的美好寓意,使得读者对琉璃瓶的喜爱更加深沉。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清静心灵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南碧琉璃瓶》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孔平仲担任翰林学士,他的文学造诣和官场生涯都处于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北宋朝廷重视文教,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孔平仲本人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的父亲孔延之是著名学者,曾任礼部侍郎,对他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平仲年轻时即以才学著称,后来进入仕途,历任地方官、中央官员,最后成为翰林学士。在担任翰林学士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其中包括来自海南的碧琉璃瓶。
碧琉璃瓶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品,它具有晶莹剔透的外观和独特的工艺技术。孔平仲在欣赏这种艺术品时,不禁为它的精美绝伦而赞叹不已,同时也为能与这样的瑰宝共度美好时光而感到欣慰。因此,他在诗中将碧琉璃瓶比喻为“海南碧琉璃瓶”,寓意着它是来自遥远地方的珍贵艺术品,象征着人生的美好际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