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衢道中

标题包含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几(1084年-1166年),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谥文清。南宋诗人、书法家。 曾几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曾开是北宋名臣,曾任尚书郎。曾几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于宋徽...查看更多
Feynman妈
去完善

译文
当梅子成熟时,每日阳光普照;我们沿着溪流航行直至尽头,又开始了山间穿行。绿树浓荫并未比来时的道路减少,反而增添了几声黄鹂的歌唱。
Feynman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衢:指的是浙江衢州的三衢山,又名玉台山。 2.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 3. 梅子黄时:指梅子成熟的季节,一般在农历五月至六月之间。 4. 日日晴:指连续晴天,每天都有阳光。 5. 小溪泛尽:沿着小溪航行到尽头。 6. 却山行:再往山上行走。 7. 绿阴不减:指绿荫依旧浓郁,没有减少。 8. 黄鹂四五声:指黄鹂鸟的叫声。
Feynman妈
去完善
赏析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的一首描绘江南初夏风光的诗作。诗中以“梅子黄时”点明时令,既体现了江南梅雨季节的特色,又暗示了此行的心境。诗中的“日日晴”则说明了旅途的晴朗,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和“绿阴不减来时路”,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色,以及在不同地点所感受到的变化。先是在小溪边泛舟游玩,欣赏沿途的美景;然后又沿着山路行走,领略山谷间的幽深与宁静。虽然环境有所变化,但绿色的树荫仍然给诗人带来了舒适的感觉,这种不变的环境正好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最后一句“添得黄鹂四五声”以黄鹂的叫声作为收尾,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在宁静的环境中,突然传来黄鹂的鸣叫,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Feynman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的一首著名诗篇。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0年,正值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宋金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国家局势不稳,百姓生活困苦。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却空前繁荣,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如陆游、杨万里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几作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始终坚持诗歌创作。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三衢道中》这首诗中,曾几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所见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困境时,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Feynman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