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碧
红襟翠翰两参差,径拂烟华上细枝。
春水渐生鱼易得,莫辞风雨坐多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衣襟与青翠的树叶在风中摇曳,共同点缀着曲折的小径,烟霭中的花儿开得正盛,枝头缠绕着的嫩绿细枝宛如诗画。春水初涨鱼儿成群游动,别有一番景象。欣赏这美好景色,我们不必逃避风雨,就在此多花些时间细细品味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红襟:指红色的鸟,如燕子。
2. 翠翰:绿色的鸟,如翠鸟。
3. 参差:指排列不齐的样子。
4. 径拂:直接地掠过。
5. 烟华:烟雾中的花,这里可能指的是柳絮。
6. 细枝:纤细的枝条。
7. 春水:春天的河水。
8. 易得:容易得到。
9. 莫辞:不要推辞,表示愿意。
10. 风雨:风和雨,泛指恶劣天气。
11. 坐多时:长时间坐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景色中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观赏春天的美景中得到了心灵的愉悦。“红襟翠翰两参差”描述了红绿相映的春天的色彩,红是花蕊,绿是嫩叶,相互交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径拂烟华上细枝”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无论是大地还是枝头,都在春光下焕发出生机。
诗人看到水中的鱼儿游动,表示春水已暖,鱼儿开始活跃,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想借这个情景告诉读者,应珍惜当下美好的时光,无论是风还是雨,都应去欣赏和体验生活的美好。所以,诗的结尾句“莫辞风雨坐多时”,传达出的是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碧》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翠绿的田野景色,表达了诗人的隐逸之志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翠碧》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晚唐时期,即公元850年至900年间。
人生际遇:陆龟蒙(?-约881年),原名陆鲁望,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苏州吴县人。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后辞官隐居松江一带。陆龟蒙学识渊博,工诗善文,与皮日休并称“皮陆”。他在晚唐时期以隐逸著称,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这与《翠碧》中的隐逸主题相符。
时代背景:晚唐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士人选择隐居山林,逃避现实,追求精神自由。陆龟蒙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翠碧》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远离世俗纷扰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