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癸酉春社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波荡漾阳光辉,柳树柔依草儿绿。老年逢春,心情有谁懂?门帘放下院内静,独自一人处,燕子双双飞。
怕冷未敢试新衣,春天到来,懒得去跟随。山间野菜和美酒,适当品尝就好。不去花朵旁痛饮,花儿不言,笑人太痴迷。
去完善
释义
《江城子·癸酉春社》注释:
1. 清波渺渺:清澈的水波广阔无际。
2. 日晖晖:阳光照耀的样子。
3. 柳依依:形容柳树轻轻摇曳的姿态。
4. 草离离:形容草长势繁茂。
5. 老大:年纪较大的意思。
6. 逢春:指春天到来的时候。
7. 帘箔四垂:窗帘垂下,表示室内安静无人。
8. 人独处:独自一人呆在房间里。
9. 燕双飞:燕子成双成对地飞翔。
10. 怯寒:害怕寒冷的天气。
11. 未敢:不敢尝试。
12. 春衣:春天的衣服。
13. 踏青时:清明节时节,人们会去郊外踏青扫墓。
14. 懒追随:不想跟随众人去踏青。
15. 野蔌山肴:山野间新鲜的蔬菜与野味。
16. 村酿:乡村自酿的酒。
17. 从宜: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18. 不向花边拚一醉:不在花前拼着喝个痛快。
19. 花不语:花儿不开口说话。
去完善
赏析
《江城子·癸酉春社》是南宋词人王炎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在初春时节,作者以清澈的河水、摇曳的柳树和茂密的草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年老的词人在面对这美好的春色时,心中却充满了孤独与无奈。词中通过描述自己独处的环境以及不愿追随他人踏青的情景,表现了他内心的忧郁和惶恐。
下阙中,词人表达了对于春天的热爱,但出于羞涩和谦逊而宁愿选择简朴的乡间美食和自酿的美酒。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他对美好事物既有向往又深感无力。最后,他以花的沉默嘲笑自己的痴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戏谑与无奈。整首词感情深沉,风格独特,体现了词人在暮年之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城子·癸酉春社》是南宋文学家、抗金将领王炎的一首词作品,创作于癸酉年(公元1193年)的春季。此时,辛弃疾正任职江西安抚使,而王炎则是其幕僚之一。他们共同致力于抗金事业,收复失地。
在南宋时期,国家饱受战乱之苦,江山破碎,百姓生活艰难。在这个背景下,辛弃疾和王炎等有志之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渴望恢复中原故土。然而,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和派势力强大,使得抗金事业屡遭挫折。
王炎在这首《江城子·癸酉春社》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虽然时代背景充满了艰辛,但诗人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信抗金事业终将成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