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陵王

标题包含
兰陵王
送春去。 春去人间无路。 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 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 最谁苦。 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 春去。 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词人。 刘辰翁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中进士,历任国史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送春天离去。春天离去后,人间似乎找不到它的踪迹。在秋千之外,芳草连天,是谁让风吹沙暗淡了南浦的景色?春天离去,留下无尽的思念。想起海门的飞絮,漫天飞舞。乱鸦飞过,夜晚的城墙已变得荒凉,再也找不到来时那盏试灯的光影。春天离去,谁最痛苦?只有鸿雁沉落在边陲,梁上的燕子失去了主人。杜鹃声中,长门的暮色降临。想起玉树已凋谢,泪盘如同露珠。在咸阳送别客人的次数越来越多,夕阳都无法穿越。春天离去,还会再来吗?正是江淹因离别而悔恨,庾信因忧愁而创作愁赋。苏堤上,风和雨相伴。感叹神游故国,花儿还记得过去的时光。人生漂泊不定,陪伴我的只有夜晚的雨声。
去完善
释义
1. 兰陵王:刘辰翁,字辰翁,号须溪,江西庐陵人。南宋末年的文学家。 2. 送春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离别之情。 3. 春去人间无路:春天离开了人间,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4. 秋千外、芳草连天: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 5. 风沙暗南浦:风沙遮蔽了南浦,指春天的景象已经消失。 6. 依依甚意绪:表示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 7. 海门飞絮:形容春天的柳絮飘散。 8. 乱鸦过,斗转城荒:形容春天的景色已经发生变化。 9. 不见来时试灯处:指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再。 10. 最谁苦:谁是最痛苦的人。 11. 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箭雁和梁燕都没有了主人,表示春天的离去。 12. 杜鹃声里长门暮:杜鹃鸟的叫声让人想起长门的黄昏,表示春天的消逝。 13.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玉树凋落,泪水如同露珠,表示春天的逝去。 14. 咸阳送客屡回顾:咸阳是古代长安的城市,这里表示作者在送别客人时多次回首。 15. 斜日未能度:夕阳无法穿透春天的景色。 16. 尚来否:春天还会回来吗? 17.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江令和庾信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士,他们的诗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忧愁。 18. 苏堤尽日风和雨:苏堤是杭州的著名景点,这里的风和雨代表了春天的变化。 19.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感叹自己像神游故国一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20. 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雨:人生漂泊不定,只能陪伴孩子,共度夜晚的雨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兰陵王》是南宋文学家刘辰翁所作的一首送别春天的诗篇。诗中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首句“送春去”,直接点明了主题,将春天比作一位客人,送他离去。接下来“春去人间无路”,表达了春天离去后的空荡和失落感,仿佛春天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春天的离去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不适。这里的“风沙”和“南浦”分别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离别的伤感。 “依依甚意绪”一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离去的感慨和无奈。接下来的“漫忆海门飞絮”,将春天的离去比作飞絮,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离去给人们带来的无尽回忆。“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春天离去后的荒凉和寂寥。这里的“乱鸦”和“斗转城荒”分别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离别的伤感。 “春去”之后,诗人询问“最谁苦”,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离去后人们的痛苦和无奈的关怀。接着“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将春天的离去比作箭雁和梁燕的无主,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离去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这里的“箭雁沉边”和“梁燕无主”分别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离别的伤感。 在诗的结尾,诗人感叹“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表达了对春天离去后的无尽的怀念和伤感的情绪。这里的“杜鹃声”和“长门暮”分别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离别的伤感。 最后,诗人以“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离去后的无尽的思念和无奈的情绪。这里的“咸阳送客”和“斜日未能度”分别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离别的伤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伤感的情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陵王》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一首词,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当时正值金朝南侵,南宋朝廷无力抵抗,国势日衰。刘辰翁身处乱世,目睹国家危亡,心中充满忧虑和悲痛。 刘辰翁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脱颖而出。后来,他在战乱中失去了家园,流落他乡,生活困苦。 在刘辰翁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腐败无能,金朝不断南侵,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辰翁深感痛心,但他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将心中的悲愤化作笔墨,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这首《兰陵王》中,刘辰翁以兰陵王入阵曲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英勇抗敌的将士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借这首词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刘辰翁的词才和他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