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国博命赋假山
去年水潦百谷死,居民无食食糟秕。
州之饿者数千人,黄岩之民犹倍蓰。
携持老少出城郭,尽撤墙屋无居止。
鬻妻弃子人不售,价例不复论羊豕。
白日市井闻号叫,夜堆廊庑如虫豸。
县官哀怜发赈救,一饭才得一盂尔。
出门未暇充喉咽,已有数十填沟水。
我时过之不忍顾,往往悲咽胸填委。
岂无智虑裨万一,远地不得号君耳。
钱侯作倅忠且仁,悲怜饿殍如亲子。
日开官廪与之食,又令豪右发储峙。
昨日驰书白转运,披陈肝肾献金矢。
更乞兵储二万斛,民之大命方有倚。
侯从新年作假山,自闻民饥不得视。
非无泉石可般乐,人今方瘁何能喜。
愿侯勿遽爱此山,念此膢腊存狐蚁。
天无疫疠五谷熟,生者保聚归田里。
此山之石坚不坚,将与侯德无穷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水潦:指洪水泛滥。
2. 百谷:泛指各种谷物。
3. 糟秕:指质量差的酒和米糠。
4. 黄岩:这里指的是台州市黄岩区。
5. 倍蓰:指倍数增加,十倍于前。
6. 城郭:城池。
7. 墙屋:房屋墙壁。
8. 鬻妻弃子:卖掉妻子和孩子,形容生活穷困。
9. 县官:此处指地方官员。
10. 赈救:救济。
11. 一饭才得一盂尔:一碗饭。
12. 未暇:没有时间。
13. 尔:助词。
14. 我时过之不忍顾:我走过的时候,无法忍受看到这一幕。
15. 智虑:聪明才智。
16. 裨:辅助。
17. 远地:远方。
18. 号君耳:称呼您为君主。
19. 钱侯:指钱侯官。
20. 作倅:担任副职。
21. 忠且仁:忠诚并且仁爱。
22. 饿殍:饿死的人。
23. 豪右:豪门大户。
24. 储峙:储存粮食。
25. 转运使:负责运送粮草的官员。
26. 披陈肝肾:坦诚相对。
27. 金矢:黄金和箭簇,泛指财物。
28. 兵储:军事储备。
29. 斛: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30. 民之大命:民生大计。
31. 侯从新年作假山:钱侯在新年的闲暇时间里开始制作假山。
32. 泉石:山水景色。
33. 般乐:游乐。
34. 方瘁:正疲惫。
35. 愿侯勿遽爱此山:希望钱侯不要立刻喜欢这座假山。
36. 念此膢腊存狐蚁:在这个饥荒年岁,关注百姓的生活。
37. 天无疫疠五谷熟:气候适宜,庄稼丰收。
38. 生者保聚归田里:活着的人们能够团聚在田间家园。
39. 此山之石坚不坚:假山的石头是否坚固。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是诗人陈襄在目睹了民间疾苦,特别是水灾导致的严重粮荒现象后的感怀之作。诗中的“假山”其实象征着奢华与民生的对比,而并非是真正的山。首联以具体的场景描述了灾区百姓流离失所、卖妻弃子的悲惨生活。中间两联通过描绘受灾群众的苦难景象,展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百姓的同情。尾联则强调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并希望官员能够关心民间疾苦,从而为民造福。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对人民命运的忧虑与关怀,以及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通判国博命赋假山》是宋代诗人陈襄的一首描绘假山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陈襄正担任通判一职,负责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政务。他一生勤奋好学,博闻强识,在文学、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由于他政绩显著,被任命为“国博”,即国家图书馆馆长,负责管理和整理国家图书资源。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北宋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宫廷建筑方面,皇帝和贵族对假山的喜爱达到了高峰。他们喜欢在自己的宅邸或花园里建造假山,以展示自己的权力和品味。因此,假山在当时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也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吟咏的对象。
陈襄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假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假山的形态、质地和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美丽的园林之中。同时,他也通过假山表达了人生的哲理:人生如假山般瞬息万变,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