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乱后自嬄杂诗·其九
万事多反覆,萧兰不辨真。
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
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
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任何事情都有反复无常的时候,真假难辨犹如萧兰。
你把国家弄得一团糟,我则家破人亡。
追求温饱却饭粒稀疏,借酒消愁酒杯却满是灰尘。
在梁上筑巢的燕子,相互照顾却显示出情深意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万事多反覆:指事态多次反复变化。
2. 萧兰不辨真:萧兰,指子张、子夏两位儒家学者。这里比喻真假难辨的情况。
3. 汝为误国贼:责备国家治理不善的人。
4. 我作破家人:形容家道败落的人。
5. 求饱羹无糁:寻求温饱却无法得到。
6. 浇愁爵有尘:用酒来缓解忧愁,但酒杯已积满灰尘。
7. 往来梁上燕:燕子的到来象征春天的来临,表达希望之情。
8. 相顾却情亲:虽然自己家道中落,但看到燕子仍能相互关爱,感慨生活中仍有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后的人间百态。首联“万事多反覆,萧兰不辨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困境,社会道德沦丧,人们难以分辨善恶真伪。颔联“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痛斥了那些祸国殃民的权臣,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在战乱中的艰辛生活。颈联“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描绘了战乱中民众饥饿无粮的惨状,只能以灰尘污染的酒杯来浇愁。尾联“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则通过描绘梁上的燕子,虽然彼此并无血缘关系,但在困顿中依然相互关心,以此凸显战争中人们的守望相助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兵乱后自鉛山杂诗·其九》吕本中这首诗创作于宋金和战时期,作者吕本中身处乱世之中。当时中原战乱频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疾苦严重。
吕本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感到忧虑和痛心。在这个背景下,他写下了这组杂诗,表达了他对战乱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在这首诗中,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民众的同情。
同时,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也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吕本中的这首诗歌无疑是一种有力的声音,传达出人们的心声,引起广泛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