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指点栽成,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纶巾羽扇,一尊饮罢,目送断鸿千里。揽清歌、余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绿鬓朱颜,匆匆拚了,却记花前醉。明年春到,重寻幽梦,应在乱莺声里。拍阑干、斜阳转处,有谁共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边山脉横亘,空中回荡着萧鼓之声,高楼耸立。在春风吹拂下,院子里满是新栽的桃李。戴着头巾摇着羽毛扇,我独饮一杯,目送远去的鸿雁。听着歌声缭绕,仿佛还能听到水声。
近年来不禁嘲笑自己的冷漠,为何还留有那么多深情。青丝红颜不过匆匆逝去,唯记得醉倒花前的场景。待明年来临,再寻找那幽美的梦境,应该会在群莺齐鸣中寻觅得到。当夕阳西下时,又有谁能与我一同倚栏欣赏这美景呢?

去完善
释义
天末:古人用以指天地间遥远的地方。 蔡州: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历史上称为“汝南”,因古蔡国得名。
颍昌:今河南禹州市一带。
纶巾:古代用丝带编成的头巾。
羽扇: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扇子。
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断鸿:失群的孤雁。
飘渺:隐隐约约,不真切。
绿鬓朱颜:形容年轻人头发乌黑,面容红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临别场景的词作,意境宽广深远。词人以一种超然的视角,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以及友人的离去。他巧妙地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事物,如新桃李、纶巾羽扇等,构建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词的下阕则转向对个人情感的剖析,“绿鬓朱颜”和“拼却花前醉”形象地展示了人生的短暂无常。结尾处的“拍阑干、斜阳转处,有谁共倚”更是令人感到无尽的温暖和感动。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时值金兵入侵,战事频繁。作者叶梦得正处于人生转折点,从蔡州移守颍昌,担任地方官员。这期间,他不仅面临着个人命运的起伏,更亲身经历了战乱对百姓生活带来的严重困扰。因此,他在与客人临别之际,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首《永遇乐》。
在创作这首词的同时,叶梦得还关心国家兴亡,努力减轻民众疾苦,希望为恢复中原江山尽一份力量。然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时代背景复杂而艰难。诗人正是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虽然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但仍保持了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