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吟
行年六十一,筋骸未甚老。
已为两世人,便化岂为夭。
况且粗康强,又复无忧挠。
如何不喜欢,佳辰自不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行年:指已经度过的岁月。
2. 六十一:作者在诗中所述的年龄在古代来说已进入晚年。
3. 筋骸:筋骨,此处指身体。
4. 甚老:非常衰老。
5. 已为两世人:指度过了两个甲子轮回,意为老年。
6. 便化岂为夭:意为自己年龄大了,死去也不算是夭折。
7. 况且:何况,表示让步。
8. 粗康强:大体上健康强壮。
9. 忧挠:忧虑烦恼。
10. 如何:为何,怎么。
11. 喜欢:喜悦,高兴。
12. 佳辰: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欢喜吟》是北宋哲学家、诗人邵雍的一首抒怀诗。此诗展示了一种知足而乐的心态,表达了作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时的乐观与积极。邵雍在诗中倾诉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理解,从容面对生活的起伏。
首联“行年六十一,筋骸未甚老”表明了诗人在六十一岁这年,筋骨尚未明显衰老,呈现出一副硬朗的身姿。诗人用这样的描述强调了生命的韧性,即使生活不如意,仍能傲然挺立。颔联“已为两世人,便化岂为夭”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悟:已经经历了两个世纪的人世沧桑,生命即便走到尽头也非夭折。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于生死的看法,他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颈联“况且粗康强,又复无忧挠”描绘出诗人的生活现状:虽然生活简朴,但身体健康且无忧无恼。通过对自己的境遇的描述,诗人传达出精神层面的满足和自豪,并对现世生活充满感恩。尾联“如何不喜欢,佳辰自不少”收束全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他坚信生活中的美好时光依然存在,而这种心态正是乐观面对生活的重要支柱。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邵雍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和世事,并倡导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欢喜吟》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邵雍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他面对苦难和挫折时的乐观态度。创作时间为公元1057年前后,正值宋朝中期。在这段时间里,邵雍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正处于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剧,政治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邵雍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写出了这首《欢喜吟》,以此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