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三首 其三
矮屋原卑湿,颓墙上古苔。
世间多少事,眼下两三杯。
诗卷无人惜,凉船有客来。
明朝梅已断,只是一声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屋本处于低洼潮湿处,破败的墙壁上长满了古老的青苔。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如今只有眼前的三两杯酒。
诗卷无人欣赏,却有客人乘着凉船前来。
明天梅花将会凋谢,只会响起一声春雷。
去完善
释义
1. 时雨:季节性的降雨,这里指春雨。
2. 三首:表示这是同一主题的三首诗中的一首。
3. 其三:表示这是第三首。
4. 张侃:南宋诗人。
5. 矮屋:低矮的房屋。
6. 原卑湿:原本就低洼潮湿。
7. 颓墙:破败的墙壁。
8. 上古苔:生长着古老的青苔。
9. 世间:世界上。
10. 多少事:许多事情。
11. 眼下:眼前。
12. 两三杯:不多的几杯酒。
13. 诗卷:书本,这里指诗歌。
14. 无人惜:没有人珍惜。
15. 凉船:游船,凉是指水面温度较低。
16. 有客来:有客人来游玩。
17. 明朝:明天。
18. 梅已断:梅花已经凋谢。
19. 只是:只有。
20. 一声雷:一道闪电或雷声。
去完善
赏析
《时雨三首 其三》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张侃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首联以“矮屋”和“颓墙”为背景,表现了乡村的朴素与宁静;颔联则以“世间多少事”与“眼下两三杯”作对比,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豁达心境;颈联中的“诗卷无人惜”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凉船有客来”则传达了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尾联中,“明朝梅已断”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只是一声雷”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时雨三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张侃在淳祐年间创作的一首词。
在淳祐年间,国家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身为太守的张侃忧虑重重。一方面,他担忧国家的命运,另一方面,他对民众的苦难感同身受。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百姓生活的词作,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众的同情。
在这首词中,张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和百姓生活的困苦情景。他以“燕子楼空”的意象,隐喻了国家的衰败景象;以“梨花春雨”的美景,反衬了百姓的疾苦生活。这种对比手法,既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也表现了他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