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路·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若要问我这闲愁究竟有多少?它就像那一望无际的河边烟雾笼罩的青草,又像整个城市随风飞舞的柳絮,更像梅子成熟时节绵延不断的细雨。
去完善
释义
蘅皋: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彩笔:传说中南朝江淹曾得神人赠予五色笔,后用来泛指文采斐然的写作工具。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以“凌波”开篇,描绘了一位佳人轻盈的身影,同时奠定了全词哀婉惆怅的基调。上阕通过对“锦瑟华年”的追忆,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诗意却又遥不可及的世界。“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等画面极富视觉冲击力,展现了繁华背后的孤寂与无奈。
下阕则从现实转向内心,用“飞云冉冉蘅皋暮”渲染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度。最后三句堪称点睛之笔,“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借助自然景象,把抽象的“闲情”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那种无法言说的忧伤与怅惘。
总体而言,这首词语言优美凝练,意象丰富生动,既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深刻传达了人生的复杂况味,堪称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贺铸退居苏州横塘时写下此词。此时的他已过不惑之年,仕途坎坷,爱妻离世,内心充满孤寂与惆怅。暮春时节,词人在横塘畔目送佳人远去,触景生情,感怀人生美好时光的流逝,遂提笔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婉约词作。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愁思融入江南特有的暮春景色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