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张唐英秘校桂香亭

标题包含
题张唐英秘校桂香亭
月中新得桂香清,归向斯亭立美名。 作赋仗前登第好,拜恩堂下到家荣。 晓羞兰饍亲心乐,春照蓝袍俗眼惊。 跬步不宜轻自待,青云岐路坦然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一个月中的新得中,我闻到了清新的桂花香气,回到了这个有美好名声的地方。之前因才华横溢而科举及第,在感恩的堂下荣耀地回到家乡。清晨品尝着美味的兰花膳食,让家人开心;春天里那一身蓝色官袍让众人惊艳。我不应小看自己的每一步,因为通往青云之路虽然崎岖,但终会平坦。
去完善
释义
1. "月中新得桂香清":这里的"月中"指月宫,即传说中的广寒宫;"新得桂香"则指代了月饼的香气。 2. "归向斯亭立美名":"斯亭"指的是桂香亭,"立美名"意味着桂香亭拥有美好的名声。 3. "作赋仗前登第好":这句是说写文章的时候要挺直腰板,表示写作的态度要端正。"登第"在古代科举制度中,指科举及第。 4. "拜恩堂下到家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拜谢皇帝的恩情时,堂下的家丁们也会感到荣耀。 5. "晓羞兰膳亲心乐":"晓羞兰膳"指早上准备的美食;"亲心乐"则表示父母会因此而感到快乐。 6. "春照蓝袍俗眼惊":"蓝袍"指蓝色的官服,这里象征官员的身份;"俗眼惊"意指普通人看到官员都会感到惊讶和尊敬。 7. "跬步不宜轻自待":"跬步"意为半步,比喻距离近或数量少;"不宜轻自待"就是说不能轻易地看轻自己。 8. "青云岐路坦然平":"青云"寓意仕途通达,地位显贵;"岐路"是岔路的意思,这里表示人生道路的选择;"坦然平"意味着在这样的选择面前保持平静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题张唐英秘校桂香亭》中,诗人赵抃巧妙地运用了月、桂香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他用“月中新得桂香清”这一句描绘了月亮高悬,桂香弥漫的意境,为接下来的诗行铺垫了氛围。 接下来,诗人转向了对张唐英和其家庭的赞美。他用“归向斯亭立美名”和“拜恩堂下到家荣”来表达了对张唐英在学问上取得成就的赞赏,同时也对其家庭幸福表达了衷心的祝福。 然后,诗人以“晓羞兰膳亲心乐,春照蓝袍俗眼惊”两句,通过对美食和服饰的描述,表现了张唐英家族生活的美满与邻里间的敬仰之情。这两句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张唐英家族的荣耀与声望。 最后,赵抃用“跬步不宜轻自待,青云岐路坦然平”的劝诫,勉励张唐英要珍惜眼前的成就,继续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样的结尾不仅使整首诗得到了升华,还展现出了赵抃对于张唐英的期许和鼓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张唐英秘校桂香亭》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赵抃(998-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绵州昌明县(今四川绵阳)人,北宋名臣、文学家,被尊称为“铁面御史”。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仁宗、英宗年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赵抃在这个时期担任成都府路转运使,他在成都期间,对于文学和艺术创作有着深厚的兴趣,与其他文人墨客交往甚密。 在赵抃的一生中,他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曾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路转运副使、陕西转运使等职,治理边疆,政绩显著。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遭受过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