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菜根
口体累人终不免,菜根能嚼乐无穷。
吾儒食惯知真味,谁信犹便几富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嚼菜根》顾逢
口体累人终不免,菜根能嚼乐无穷。
吾儒食惯知真味,谁信犹便几富翁。
注释:
1. 口体:指饮食。
2. 累人:使人劳累。
3. 不免:不能避免。
4. 菜根:蔬菜的根部,这里指粗茶淡饭。
5. 能嚼:有滋味。
6. 乐无穷:快乐无边。
7. 吾儒:我辈读书人。
8. 食惯:习惯吃饭。
9. 真味:真正的味道。
10. 谁信:谁相信。
11. 犹便:仍然方便。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嚼菜根》是诗人顾逢的独到之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咀嚼菜根这一细节进行描绘,传达了物质需求与精神享受之间的辩证关系。诗人以“口体累人终不免,菜根能嚼乐无穷”开篇,表明了肉体的满足终究不能免于痛苦,而通过咀嚼菜根这样的简单行为却能带来无限的乐趣。接着,诗人又以“吾儒食惯知真味,谁信犹便几富翁”收尾,暗示了真正的滋味在于内心的体验和领悟,而非外在物质的富足。整首诗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一种摒弃物欲、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传递出诗人的淡泊名利、乐享生活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嚼菜根》是明代诗人顾逢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中期,大致在15世纪到16世纪初。这一时期,正值明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顾逢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文学、历史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然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多次应试未果。这使他逐渐放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与顾逢同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包括: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政权,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逐步走向富强。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和经贸往来。这一时期,文化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顾逢、杨慎、文徵明等。他们的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