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烛影摇红(归去曲)

标题包含
烛影摇红(归去曲)
鬓绿飘萧,漫郎已是青云晚。古槐阴外小阑干,不负看山眼。 此意悠悠无限。有云山、知人醉懒。他年寻我,水边月底,一蓑烟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铃铛响响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头发飘逸着,那个漫不经心的人已近老年。在古老的槐树荫下的小栏杆旁,不要辜负了欣赏山景的眼睛。这个意思深远而辽阔。有云山的智慧知道人们的醉酒和懒散。将来寻找我,在水边和月亮下,披着一件短小的蓑衣,带着烟波浩渺。
铃铛响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烛影摇红:词牌名,源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临江仙》。 2. 毛滂:南宋文学家,字泽民,号东堂。 3. 鬓绿飘萧:形容头发灰白,形容年纪已大。 4. 漫郎:古代对隐士的称呼。 5. 青云:指朝廷高官。 6. 小阑干:古代庭院中的小型栏杆。 7. 看山眼:观赏风景的眼睛。 8.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或空间广阔。 9.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峦。 10. 醉懒:喝醉后疲倦的状态。 11. 他年:未来某年。 12. 一蓑烟短:指穿着蓑衣在烟雾弥漫的水边生活。
铃铛响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鬓绿飘萧”起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年纪和事业的感慨。诗人此时已经年岁稍长,却仍未取得显著的成就。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就如同在古槐阴下的小阑干处,尽情欣赏着美丽的山景。 接着,诗人用“此意悠悠无限”描绘出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尽管岁月匆匆,但他仍坚定地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理解他的醉懒和才华,并邀请他共享山水之间的美景。 最后,诗人设想在未来的一天,他会找到那个能理解自己的人,一起在水边月下,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既是他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坦然面对。
铃铛响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鬓绿飘萧》是宋代词人毛滂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68年至1077年之间,当时毛滂正担任庐州通判一职。在这一年间,虽然他的人生轨迹相对平稳,然而他的内心情感却非常复杂。 在宋代中期,政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文化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然而,在这个表面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不满和愤怒。人们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不合理的现象感到非常不满,但又无法改变现状。这种矛盾的情感深深地影响着毛滂,使他写出了许多具有深刻思考和反思性质的作品。 《烛影摇红·鬓绿飘萧》一词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在这首词中,毛滂通过对自身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他用“鬓绿飘萧”来形容自己的形象,既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叹,也是对人生苦短的哀伤。同时,他还通过“晚云残雨”、“霜天峭”等景象,传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烛影摇红·鬓绿飘萧》这首词是毛滂在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对人生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他用优美的词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词人的形象。
铃铛响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