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偶作
零雨沾山百草香,树梢高顶尽斜阳。
横流巨石皆堪住,何事无僧有石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细雨滋润山间百草散发出香气,夕阳斜照在高高的树梢上。河流中的巨大石头可以作为桥梁让人通行,为什么没有僧侣却有一座石屋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零雨:小雨。这里指云雾缭绕的状态。
2. 沾:润泽。这里是形容雾气湿润草木的样子。
3. 树梢:树木的顶端。
4. 高顶:山顶。
5. 斜阳:傍晚时分太阳的余晖。
6. 横流:纵横交错的流水。这里指溪流在山间流淌的景象。
7. 巨石:大块的石头。这里指山间的岩石。
8. 堪住:可以居住。这里是说山间的石头房可以供人居住。
9. 何事:为什么。表示疑问或不解。
10. 无僧:没有僧人。这里是说山中没有僧人在修行。
11. 有石房:有石头建成的房子。这里是说山中只有石头房。
去完善
赏析
《山下偶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薛能在山下的偶发感想和所见所闻。
“零雨沾山百草香”描述了小雨湿润大地的情境,使得满山的草木散发出清香的气息,突出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树梢高顶尽斜阳”表达了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阳光从树梢和山顶洒下,形成美丽的余晖,使人心旷神怡。
“横流巨石皆堪住,何事无僧有石房。” 表现了湍急的河水从巨大石头上流淌而过,意味着大自然的力量无法阻挡。然而,这里虽然有适合建屋的石屋,却不见僧人修行的地方。这种对比透露出诗人在寻找宁静淡泊的生活理想,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下偶作》是唐代诗人薛能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
在这个时期,薛能经历了多次科举考试的失败,他的政治抱负没有得到实现,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薛能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状态较为困顿,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反映在这首诗中。
此外,唐朝中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尤其是宦官势力的崛起,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严重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薛能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对现实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悲观情绪中,而是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寻找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