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处。醮坛开,金磬敲清露,
步虚声缥缈,想像思徘徊。晓天归去路,指蓬莱。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高高挂在星空,丹桂和青松生长在幽深的地方。醮坛开启,金磬敲响滴落的清露,声音清脆。云雾飘渺中,步伐轻盈。破晓时分,沿着仙境的路返回,指向蓬莱。
春天的山林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听到从洞穴传来的稀疏钟声,令人忧愁。玉堂里空荡荡的,雾气弥漫,仿佛带着一串珍珠般的露珠。面对花朵,人们满怀深情,望着月亮,脚步缓慢。现在的刘阮在哪里呢?已经断了来信。
去完善
释义
1. 星高月午:星高指星空明亮,月午表示月色美好。
2. 丹桂青松:丹桂和青松都是道教的象征,常用于仙境描绘。
3. 金磬:金属制的磬,磬是道教仪式中敲击的一种乐器。
4. 步虚声:道家斋醮法事中所唱的步虚词的歌曲。
5. 缥缈:形容声音若有若无,轻柔曼妙。
6. 春山夜静:春天夜晚的山景,这里描绘了美好的夜景。
7. 洞天:道教谓神仙所居之地。
8. 玉堂:古代指宫殿、官署中的精美住所,此处代指道士修炼的场所。
9. 刘阮:传说中的人物,二人曾误入仙人所居的桃源洞,此处用来形容离去的情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道教女冠修行生活的词。词人在其中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上片写深夜的祈祷场景,下片写春天的景象与惆怅之情。整首词用词清新脱俗,充满了道教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女冠子》是唐代诗人李珣的一首词,创作于晚唐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然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人生理想上。
李珣,字德润,晚唐著名文人。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史书记载,他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弄权,地方割据势力崛起,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珣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如此,李珣仍然坚持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热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这首《女冠子》就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首词中,他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春天里的桃花、柳絮等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