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泉歌
几年废井城东衙,甃石缺裂洿淖多,奈此宣公初凿何。
宣公浩气辈孟轲,论谏仁义永不磨,炳炳丹衷史所夸。
当时芟薙开藤萝,细穿地脉泉源过,暗引云气通天河。
谁知荒芜日冥冥,泥舍不食羸其瓶,谷射瓮漏汲莫升。
旧迹契君怀古情,一朝渫治翻光晶,百丈修绠辘轳声。
乳泉溶溶早夜生,寒冽不改彻底清,静养日月印列星。
君欲著亭泉之侧,味良高风梦想觌,酿泉为酒觞佳客。
舂来香秫珠的皪,玉缸方糵化醇醳,蚁蜉槽床春滴滴。
宣公在天酹可索,宣公之泉带神识,滨湖一啸暮天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数载废弃井位于城东侧的衙门旁,砌石破损而污水淤积严重,颇让人感慨当初由宣公所凿的情景。
宣公的精神气度与孟子比肩,他倡导仁义的论谏永不过时,在历史上璀璨光辉。
宣公当年开辟道路并清理了藤蔓和杂草,仔细地引泉水穿越地下脉络,暗中贯通天地之间的气息。
没想到后来此地日渐荒废、幽暗,简陋的泥屋无法储存水,汲取的水量也不够。
曾经的遗迹引起了你的怀旧之情,决定一朝挖凿治理使之重现光芒,如同用长长的井绳牵引出纯净的水源。
清澈的泉水日夜涌出,水质始终寒冷凛冽且清洁见底,沉静地滋养着日月星辰。
你打算在泉水的旁边建一座亭子,品味良辰美景,让心情得以放飞,还想以这泉水酿造美酒款待贵宾。
春米糯米香气四溢,如珍珠般晶莹剔透,放入玉缸中发酵成为醇美的酒水,蚂蚁和小虫爬满酿酒的槽床,享受着春天的滴滴甘霖。
如今宣公已逝,无法祭奠,但宣公留下的泉水却带着他的灵魂与精神,湖边一声长啸,宣告傍晚的天色已经转为碧蓝。
去完善
释义
1. 城东衙:指位于城市东部的官府。这里指泉州城东部。
2. 甃石:修筑水井的石块。
3. 缺裂:破损,破裂。
4. 洿淖:低洼积水的地方。
5. 奈此宣公初凿何:宣公泉是唐朝宣公挖掘的,此处表示对宣公泉被荒废感到惋惜。
6. 浩气:正气,刚直的气质。
7. 辈孟轲:与孟轲同等地位的人。
8. 论谏:建议,劝谏。
9. 仁义:仁爱正义,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
10. 永不磨:永不消逝,永放光芒。
11. 炳炳丹衷:光明磊落的赤诚之心。
12. 史所夸:被史书称颂。
13. 芟薙:割草,这里指清理土地。
14. 开藤萝:砍掉藤蔓植物。
15. 细穿地脉泉源过:慢慢地让泉水穿过地下通道。
16. 暗引云气通天河:形容水势浩大。
17. 泥舍不食羸其瓶:形容百姓生活艰难,难以获得干净的水。
18. 谷射瓮漏:形容取水困难。
19. 汲莫升:无法汲取到足够的水。
20. 契君怀古情:引起人们对古代事情的怀念。
21. 渫治:疏通治理。
22. 百丈修绠:很长的绳子。
23. 辘轳声:用辘轳提水的声音。
24. 乳泉:涌出的泉水。
25. 早夜生:昼夜不停。
26. 寒冽:寒冷。
27. 彻底清:非常清澈。
28. 日月印列星:太阳和星星在水面上映出的倒影。
29. 高风:高尚的风尚。
30. 味良:味道美。
31. 著亭泉之侧:在泉水边建立亭子。
32. 酿泉为酒:用泉水酿酒。
33. 觞佳客:邀请宾客喝酒。
34. 舂来香秫珠的皪:用来酿酒的糯米如同珍珠般明亮。
35. 玉缸:精美的大缸。
36. 方糵化醇醳:把糯米发酵成美酒。
37. 蚁蜉槽床:蚂蚁爬过的槽床。
38. 春滴滴:春天的水滴。
39. 宣公在天酹可索:在天的宣公可以听到我们的祭祀。
40. 带神识:带有神灵的气息。
41. 滨湖一啸:在湖边长啸。
42. 暮天碧:傍晚天空的碧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宣公泉的清澈与纯洁,以及作者对于传统美德的怀念和尊重。诗人以细致的描绘手法展现了泉水的形成、荒废与重新焕发活力的过程,寓含了对宣公精神的赞美。同时,通过设想在泉水旁建立凉亭,招待客人,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渴望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全诗画面生动,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宣公泉歌》是南宋诗人葛绍体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13世纪。在葛绍体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和蒙古的双重压力之下,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作为一位文人雅士,葛绍体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然而,他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施展抱负,只能将满腔热情倾注于诗歌创作。在这首《宣公泉歌》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宣公泉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葛绍体还通过对宣公泉的历史追溯,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他认为,虽然自己未能像古代贤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在欣赏美好河山的过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情感表达,既反映了葛绍体作为文人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